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鹦鹉热”病例报告,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热、肺部感染等症状,与新冠、流感极为相似。医生了解到患者近期有过活禽以及鸟类粪便接触史,经病原体检测后发现——元凶竟是鹦鹉热衣原体。

(多地出现“鹦鹉热”病例报告,特征为高烧不退 图片来源:央视)


【资料图】

什么是“鹦鹉热”?只有鹦鹉才能携带并传染这种疾病么?它和禽流感是否有关联?与病毒、细菌感染又有什么差别?人们该如何防范?

是流感?还是得了“鹦鹉热”?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传染的一种人兽共患的疾病。衣原体不同于流感病毒,它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相对病毒感染来说,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都较为少见。患者在感染“鹦鹉热”后会出现发烧、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一些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肺炎症状,表现为咳嗽或者气促。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鹦鹉热”与流感在症状上很难区别。患者在出现发烧、肌肉疼、头疼等症状时,第一时间会觉得自己是着凉感冒了,但如果仅凭这些发病症状而没有结合流行病学史,很容易会发生误判。“鹦鹉热”的普通病例会表现出发烧、肌肉酸痛、头痛还有呼吸道症状,也叫流感样症状。所以判断是否是“鹦鹉热”感染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鹦鹉等鸟类。

“鹦鹉热”也不同于禽流感。禽流感属于病毒感染,而“鹦鹉热”属于衣原体感染,两者虽症状比较相近,但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是完全不同的。禽流感治疗时可以使用奥斯他韦等抗病毒的药物,而针对“鹦鹉热”感染则需要使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抗衣原体的药物去治疗,须注意区分。

(江苏南通市崇川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病例居住环境开展采样监测 图片来源:崇川疾控)

“鹦鹉热”衣原体并不来自鹦鹉

李侗曾表示,“鹦鹉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绝大多数的“鹦鹉热”患者都是通过禽类接触感染的,其中也有很多鹦鹉传染给人的病例。人和人之间传染存在可能性,但概率很低。

但是,鹦鹉并不天生携带鹦鹉热衣原体,它们也是被其他鸟类传染的受害者。对于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的鹦鹉,会有一定的潜伏期,之后会发病,出现腹泻、呼吸困难、羽毛杂乱等现象。对于饲养鹦鹉的人士来说,新鹦鹉带回家后,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个全面的健康检查,并进行一段时间的健康监测。比如,不建议将刚买回来的鹦鹉和家里的“原住民”鹦鹉立刻放在一起,要有一个观察期。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联系专业人员。

(“鹦鹉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图源:余杭疾控)

“鹦鹉热”感染该如何防范?

患者感染了“鹦鹉热”后,如果误诊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重症,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现象。李侗曾指出,治疗固然有效,但还是要在防范上下功夫。“鹦鹉热”主要是通过禽类传染给人,包括接触禽类的排泄物后人们也有可能会被感染,所以防范要从切断其传播途径入手。

在野外,尽量不去近距离接触野生禽类,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在购买家养宠物时,要确定是来源可靠的、经过检验检疫的健康鸟类。一旦宠物出现不健康的生病状态,要及时联系专业宠物医生去帮忙处理。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需注意卫生,尤其是在处理排泄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戴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

监制:白中华

记者:杨扬

编辑:潘雨薇 彭毓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