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出炉,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港交所新一轮改革迈出新里程。”

李湛认为,此次上市规则的变革,主要亮点在于,一是允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在此次改革中,港交所厘定了生物科技发行人上市的三个原则:一是产品必须受主管当局规管,包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其他机关会由港交所结合个别情况综合考虑;二是产品已通过第一阶段临床测试,并且主管当局不反对开展第二阶段或其后阶段的临床试验,同时产品须进行人体测试;三是要求已经得到一名资深第三方投资者认可,即最少一名资深投资者作出相当数额的投资,港交所将提供资深投资者的例子及相当数额的投资的量化基准。

二是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对于“同股不同权”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要满足:相关拟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预期市值需要达到400亿港元,如果市值少于400亿港元,则需要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收入不低于10亿港元。同时,建议这类公司的不同投票权只可以给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或者上市后的董事,且不同投票权股份的投票权不得超过普通投票权的10倍。

以上两大亮点对港股市场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首先,进一步加深了港股市场市场化程度。允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是一次大胆的试点,对融资方来说提高高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对投资者来说增加了标的可选范围,也增加了投资者接触优质资产的机会,对双向的影响使港股市场更加市场化;其次,更丰富的投票权架构要求提高了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既约束了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引发的流通股比例过小导致“一股独大”、中小股东权利弱等情况的出现,也使希望采用“同股不同权”模式的公司在港上市成为可能,避免企业为了追求“同股不同权”而前往海外上市的问题再次发生。

李湛认为,港交所对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开闸”,这对投资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方面,首先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的“开闸”增加了上市公司数量,但质量更加鱼龙混杂,通常风险较高,未来盈利不确定性很大。对于投资者来说,无收入、无盈利公司通常很难估值,同时,专特科专业本身大多数投资者距离较远,投资者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可能对公司的评价能力有限,由此可能面临一定风险;不过机遇也存在,高科技公司受其自身技术进步影响,一旦技术进入落地阶段将迎来盈利、估值的快速抬升,因此,对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开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标的池,投资者有机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技术含量更高、发展更长远的公司股票。

作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公募机构将如何准备,抓住港股改革的红利?又如何积极应对、应对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在李湛看来,公募基金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投资研发力量。在香港股市扩容的情况下,针对一些高科技标的,公募基金拥有了以更低成本直接接触的机会,但这些标的的风险也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打磨自身研究水平,深入行业、上市公司,对潜在标的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价格合适的高质量标的要敢于出手、敢于持有,针对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研发、运营、管理等系列问题的公司,要用脚投票及时远离。

其次是加强投资过程管理。持仓过程中要加强对持有标的的风险监控,跟踪标的走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做到对基金持有人负责、对公司负责,也对资本市场负责。

此外,港交所将对GEM提出具体改革建议、探讨优化交易机制等,李湛表示,期待GEM可以加紧落地平稳运行。港股主板上市要求较高,其创业板活跃度不高,因此在进行港股中高科技股票投资时,会出现标的选择难、资金较小的问题。2018年,港交所大幅修改了创业板上市规则,增加市值门槛。同时,取消发行人转往主板上市的简化转板申请程序,并将“创业板”改称GEM,反映其专为中小企业而设的新定位,2018年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希望本次改革可以提高香港GEM市场效率,平稳运行,以便基金可以更加便捷、直接地参与香港资本市场。

李湛还表示,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加侧重于制度上的影响,当前市场上有多种传言,绝大多数说GEM改革参照北交所,把GEM作分层设计,分成“A”和“B”两层。“A”层的公司规模较大,并计划参考北交所的上市要求,而“B”层公司上市要求则预计与现时GEM相类近。“A”和“B”两层之间参考“新三板”的升降层机制,当“B”公司的业务和市值有一定发展之后,可获晋升至“A”层。至于在“A”层的公司如果不符合特定要求,亦有可能被降回“B”层。该制度对香港资本市场来说属于创新,为香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进行实践检验,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上市机会,提高效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