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我国古代是最尊贵的象征,因为它代表着天子,代表着一国之君。因此在封建社会它也几乎成为了皇权的专属名词。而皇帝坐的地方更是被冠以“龙椅”的称谓,睡的地方则称之为“龙床”,就连他们穿的衣服也被称之为“龙袍”。


(资料图)

而龙袍作为皇帝上朝时的朝服,做工精良,耗费巨大,其上所绣之龙更是栩栩如生。不过有趣的一点是作为一件衣服,即便是皇帝也总会难免穿旧,甚至也会因为太过厚重而生有异味、变臭,但是它却并不能进行水洗。那么龙袍又该如何处理 异味的呢?

龙袍形制

对于人们来讲,最熟悉的龙袍颜色应该就是黄色。毕竟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中的皇帝所穿着的衣裳大多是黄色的,而且还有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所以,人们对于龙袍是黄色的也就有了固有印象,但是这完全是错误的。

在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皇帝龙袍的颜色,其中在《周礼》中就记载着“天子着青衣”,由于周朝还没有皇帝的存在,“天子”作为诸侯领袖也就成为国中第一人,而作为天子的周王他需要穿着龙袍的颜色就是青色,只不过这里面的青色其实指的是玄色,也就是太阳刚刚升起时黑中泛红的颜色。天子穿着“青衣”去宗庙祭祀先祖、接受诸侯的朝拜。

到了天下大一统后,秦朝由于崇尚水德,所以也就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于是就将龙袍的颜色改为黑色,整个社会以黑为尊。

到了西汉建国后,一切礼仪规章制度都是借鉴秦国而来,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并没有规定龙袍的具体颜色,以至于上至皇帝、下至官吏所穿着的衣服颜色都十分混乱,虽然汉文帝时期曾经对服色做出一些调整,但是并没有过多的规定。直到汉光武帝时期才规定官员服色,并且将龙袍的颜色确定为红色,这也就代表着汉朝当时崇尚火德,毕竟汉高祖刘邦是赤帝之子,斩白蛇起义,最终建立汉家天下。

而黄色被确定为龙袍颜色是在隋唐时期。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隋朝建立后,国家再一次从分裂到统一,此时的隋文帝因为自己占据中原而得到天下,所以就将土德作为王朝的象征,并且将黄色作为龙袍的颜色。

到了唐朝建立后,唐高祖为了确立皇权无双的地位,所以就将黄色作为皇室的专有色号,民间、官员都不能使用黄色,一旦违反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至此,黄色就成为了龙袍的专有色,只不过在不同情况下,龙袍的颜色也稍有差别,比如清朝皇帝祭祀太阳的时候,龙袍就是红色的,祭祀月亮的时候,龙袍就是月白色的,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龙袍的颜色都以黄色为主。

当然,龙袍除了颜色之外,制作龙袍的材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

先秦时期还没有出现棉花等保暖材质,所以那时候人们的衣服大多是麻制品,虽然质感粗糙,但是保暖、透气性极好。但是作为一国的君主自然不能全身穿着麻衣,好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发现了蚕会吐丝,将蚕丝制成绸缎。于是君主在夏季时都是一身蚕丝衣袍,等到冬季的时候就变成蚕丝的内袍,加上麻制品的外袍,一样华丽动人。当然蚕丝制品放在现在来说都是十分昂贵的物品,在古代更是难得,也只有富贵人家能够用得起这样的织品。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国家手工业发展迅速,养蚕缫丝行业得到迅猛发展,蚕丝制品业逐渐趋于平民化,当然这样平民化的物质是不能够制作皇帝的龙袍,皇帝的衣服总是要特殊一些,于是就工匠们开始在丝绸制作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想法,工匠们在制作专供皇帝使用的丝绸时经常会加入相应的药物,使丝绸亲肤之余还要有健体的功效,甚至有的匠人还发明了缂丝工艺,而这项工艺成为皇帝衣袍制作中的重要一项。

不能清洗

龙袍作为皇帝的专属,无论是选料还是做工都是一等一的,上面的纹样也都是匠人们手工缝制的,一件龙袍的完成可以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珍贵的衣服在我们常人看来万一洗坏了怎么办呢?但是事实上皇帝的龙袍压根就不用洗。

首先,皇帝的衣柜中衣服很多,哪怕现在的老百姓衣柜中都不可能只有一件衣服,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衣服自然很多。皇帝所穿着的龙袍是属于衮服或吉服,能够穿着如此正式的龙袍出席的场合自然很少,时间相对也比较短,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将龙袍弄脏。有的龙袍一年也就穿一次,并且身后还有一堆人侍候着,压根就不用皇帝做什么事情,所以就很难有脏的地方,也就不需要清洗。

其次,皇帝的衣服有专门负责的官员进行打理,也有专门放置衣服的地方,当然皇帝的衣服脏了也有专人负责清洁。皇帝的吉服和衮服上面的图案大多数都是金银、羽线制作而成,上面缀满珠宝,一旦出现了污渍,那么专门负责清洗的人员就会进行擦拭,然后熏香,使得龙袍保证整洁干净无异味。

最后,皇帝的衣服类型有很多,皇帝穿龙袍出现的次数很少,一般皇帝都穿着行服,也就是平常的衣服。乾隆皇帝平时穿着就是深色无刺绣的长袍,当然这样的衣服一般也是不洗的。而历代皇帝、皇后如果穿了重复洗几次的衣服都会被史书重重记下一笔,然后狠狠夸赞一番,冠以“勤俭”的名声。所以说,对于皇袍有异味怎么办的担忧,纯属是后人“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之举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