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产丰收。但粮食在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耗现象一直存在,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粮食增产的“无形良田”。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对于节粮减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倡导“新食尚”,树立崇尚粮食节约的文明理念也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针对粮食浪费问题,采取了很多有力举措,“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在各地兴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斗,中国积攒了丰厚的粮食家底,增强了粮食安全底气,餐饮浪费却是中国粮仓的“硕鼠”。“舌尖浪费”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资源浪费,还影响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关系14亿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越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时候,越是要看到粮食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生产受自然环境、外部环境等影响较大,必须重视粮食问题,下好“先手棋”,做到居安思危,从珍惜“一粒米”做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欲事立,须是心立。守护粮食安全底线,关键在遏制“舌尖浪费”、力戒“舌尖剩宴”。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该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面对如此巨大的粮食浪费,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认清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整治“舌尖浪费”上狠下功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摆宴席、点菜不“光盘”、外卖吃不完扔掉……这些都是陋习,是餐饮“消费”,却也成了粮食“浪费”。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既要主动抵制,更要倡导“新食尚”,比如,半份菜、小份菜、按需就餐、适量点餐、剩菜打包等。树立正确节约观,引导消费者“吃多少点多少”,让“厉行节俭、反对浪费”蔚然成风,让舌尖上的“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增”。
“难问题”离不开“硬措施”。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让“新食尚”成为新常态,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率先示范,不遗余“粒”抓粮食浪费问题,既要做好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加入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队伍,也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粮食安全人人有责,要注重言传身教,培养节约习惯,着力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
“小米粒”牵动“大民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关键一步,要强化“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畅,等于白抓”的观念,让“节约”入心入脑入行,珍惜劳动人民用汗水浇灌而来的每一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