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汉朝对匈奴发起了漠北决战。


(资料图)

在这场漠北决战当中,汉朝出动了数十万精锐军队。其中大部分步兵军团,驻守在汉朝北方边境,时刻准备接应前线军队。

同时,汉朝还集结了十万骑兵,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两位绝代名将统领。卫青带着五万人,直接进攻匈奴单于主力。霍去病则是同样带着五万人,进攻匈奴的另一支主力,左贤王部。

后来,经过一场大战之后,卫青大败单于主力,最后甚至差点就抓住了单于本人,重创单于本部。而霍去病那边,同样也重创了左贤王这一脉,并且一口气打到了匈奴祭天的圣山,狼居胥山,创造了封狼居胥的战争神话。

经过这场漠北之战以后,匈奴被迫彻底退回漠北。此后数十年当中,匈奴在漠南再无王庭,彻底被汉朝击败了。

因为汉武帝时代的这场反击战,确实是打的荡气回肠,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最后将匈奴打回了漠北,这个结果,对于汉朝乃至整个中原文明来说,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比较熟悉。

但是,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下意识都是从汉朝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大家会觉得,因为卫青和霍去病太猛,因为汉武帝太厉害,所以汉朝打败匈奴,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实际上,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视角,从匈奴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这段历史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

在整个汉武帝时代,汉朝那边发生了什么,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那么,在同时代,匈奴这边,到底又是什么情况呢?

实际上,在整个汉武帝时代,匈奴换了七位单于,传了四代人!在这期间,匈奴内部也发生了一大堆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其实也是导致匈奴败给汉朝的重要原因。

如果从匈奴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其实是这样的。

公元前141年,汉朝那边传来消息,汉景帝去世,汉武帝登基。当时匈奴这边,正好是军臣单于在位,这是匈奴帝国的第三位单于。

在匈奴的历史上,当年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庞大的匈奴帝国。而冒顿单于,也就成了匈奴帝国的第一位单于。

这里多说一句,在匈奴的历史上,冒顿单于确实不是第一位单于。严格来说,他爹才是第一位单于。不过冒顿单于他爹,只是匈奴部落的单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所以严格来说的话,匈奴帝国的第一位单于,还是冒顿单于。

作为匈奴帝国的开国单于,冒顿单于对标的,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两人几乎是同时代的人。而接下来,冒顿单于寿命更长一些,大概要等到汉文帝登基好几年之后,才会真正去世。

在这位冒顿单于的手上,匈奴帝国东征西讨,不但统一了北方草原,而且还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亚。当时即便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匈奴帝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而冒顿单于去世之后,接下来,匈奴由他的儿子老上单于接班。老上单于对标的,就是汉惠帝和汉文帝这一代人。在老上单于手里,匈奴强化了对西域的控制力度。大概也就是在老上单于在位期间,匈奴帝国的实力,逐渐达到了顶点。

然后,在汉文帝在位后期的时候,老上单于去世了,匈奴传到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的手里。

军臣单于,就是匈奴的第三代单于。而他对标的,就应该是汉朝的第三代皇帝汉景帝。

不过,军臣单于在位时间比较长,他在位整整三十四年。他上位的时候,汉文帝还没去世。而他去世的时候,已经是汉武帝时代了。

军臣单于在位时期,应该算是匈奴人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匈奴帝国达到了极盛期。国家版图庞大,国内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

再加上汉朝不断通过和亲和贸易的方式,满足了匈奴人的商品需求。所以这段时间里,匈奴也不必经常南下劫掠,没什么战争。所以,生活在这段时间内的匈奴人,应该算是最幸福的一代匈奴人了。

不过,就在军臣单于上位20年之后,情况开始逐渐出现了变化。

这一年,在汉朝那边,汉武帝登基了。

而这一年,也成了匈奴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接下来的55年里,汉武帝将会用自己的一生,彻底打垮匈奴帝国。那个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会逐渐被打到接近崩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匈奴内部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为了方便叙述,接下来,我们以汉武帝在位的时间,作为叙述顺序。

当然,汉武帝登基之后,匈奴这边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过在意,一切都和之前一样。因为在汉朝那边,当时执掌最高权力的,并不是汉武帝本人,而是汉武帝的奶奶,汉文帝的媳妇窦漪房。

这位窦太后生于汉朝初期,经历过战乱,所以特别不喜欢改变现状。所以,汉武帝登基之后,一直被她压制,也没能力去打匈奴。

在那位窦太后去世之后,仅仅只过了一年,汉朝那边就正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开始推行察举制。随着这两条政策开始执行,汉朝那边,开始原来的自由社会体制,逐渐转向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

然后,在确定儒家学说一年之后,汉朝开始正式准备进攻匈奴了。

公元前133年,也就是汉武帝在位的第八年,汉朝在马邑地区设伏,打算直接全歼匈奴主力。当时汉朝和匈奴之间,已经几十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了。所以匈奴这边,从单于到普通匈奴人,都对汉朝比较轻视。大家也不觉得,汉朝敢主动掀起战争。

所以接下来,汉朝就利用这个机会,在山西省马邑地区,设置了一个伏击圈。当时汉朝把大量的牛羊,都放在了这一带,而且没人看管。然后汉朝又派了一个走私商人,前去引诱匈奴进攻。同时,汉朝又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埋伏在周围,只等匈奴人前来。

而匈奴这边,在那个走私商人送来消息之后,自然不可能不过来。不过,当匈奴的那位军臣单于,率领主力到来之后,却很快察觉到了一些异样。后来,军臣单于抓了一个汉朝小官,经过审讯之后,才知道汉朝打算伏击自己。

所以接下来,军臣单于迅速带兵后撤,汉朝也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马邑之围,对于汉朝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但是从匈奴那边来说,那就是真正的幸运了。如果这一战汉朝成功了,匈奴单于直属的十万精锐力量,会瞬间损失殆尽。当时匈奴虽然强大,但内部却一样是暗流涌动。

一旦单于和单于所属的精锐,全部被消灭在马邑地区。那么接下来,匈奴内部,很有可能会彻底分裂。不用汉朝打,匈奴帝国内部就开始崩溃了。

而接下来,侥幸逃过一劫的匈奴,也算是彻底和汉朝撕破了脸。所以之后的几年当中,在军臣单于的安排之下,匈奴人开始疯狂袭击汉朝边境。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也就算是彻底开始了。

而汉朝这边,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再加上汉朝内部,这时候也有很多问题,很多人依旧主张继续和亲。所以,马邑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汉朝都没有主动做出过反击,一直都是匈奴大规模袭扰汉朝。

直到又过了三年之后,也就是汉武帝即位的第11年,汉武帝终于暂时摆平了国内的反对声音。而经过这三年的准备之后,汉朝国内力量的集结,也已经彻底完成。

所以,在汉武帝即位的第十一年,汉朝正式对匈奴发起了反击。这一年,汉朝派出了四路大军,不再固守长城一线,而是杀入匈奴腹地。

当然,因为缺少作战经验,这一战,仍是以匈奴占优而结束。四路汉军之中的三路,最后都没有任何战果。甚至于匈奴还打垮了其中一路汉军,活捉了这路汉军的主将李广。

但最后剩下的那一路汉军,却直接杀到了匈奴祭天的圣城,龙城。而这一战的结果,也让汉朝那边改变了态度:原来在野战当中,汉朝军队,同样也能打赢匈奴人。

当时负责统领第四路汉军的人,就是那位名将卫青。而这一战,后世也称之为龙城之战。

龙城之战,打破了汉朝无法在野战当中取胜的传统。但从战争结果角度来看,这一战其实依旧是匈奴占优。毕竟,就算卫青获胜,最后也只俘虏了七百人。而汉朝损失的军队,其实要更多一些。

不过,胜利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自此之后,汉匈战争的战场,开始从汉朝这边,逐渐转向匈奴人的领地了。

接下来的三年里,卫青开始彻底脱颖而出,成为汉军的主帅。而匈奴人的噩梦,也逐渐开始了。

卫青的打法很简单,就是利用汉朝的国力,正面碾压匈奴。只要匈奴前来袭击汉朝边境,汉朝就直接分兵。一边牵制住前来袭击的匈奴主力,另一边派主力骑兵,袭击匈奴的后方,不断削弱匈奴的力量。

如此一来,匈奴无法打过长城,汉军却可以随时袭扰匈奴后方。这样一来,仗打的越多,匈奴就损失的越多。虽然汉朝那边也有损失,但是汉朝生产力更强,一样可以耗死匈奴。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之后,卫青利用这种战法,终于取得了较大进展。公元前127年,也就是汉武帝在位的第十四年。卫青利用匈奴袭击张家口一带的机会,让汉军牵制住了匈奴主力。至于他自己,则是亲自率领汉军精锐,奇袭匈奴后方的河套草原。

最后,经过一场大战,卫青横扫整个河套地区。此后,汉朝又开始迅速向河套地区移民,并且在当地修造防御工事。就这样,经过这场河南之战以后,匈奴丢掉了河套草原。

河套草原的丢失,对匈奴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为河套草原,是匈奴帝国内部最肥美的一块草原。而当这块地方落入汉朝手里之后,汉朝就能以这块地方为跳板,继续进攻匈奴腹地。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大概是河套草原的丢失,太过重要。在这一年冬天,那位军臣单于,终于去世了。

如果说,汉武帝的登基,对匈奴是一个转折点。那么军臣单于的去世,对匈奴来说,就是一个临界点。

军臣单于去世的时候,匈奴帝国已经开国八十多年的时间。因为内部执行的是分封制,所以匈奴内部,同样也是矛盾重重。之前匈奴天下太平,只不过是因为连续三代单于,都比较英明。再加上单于直属的力量,一直比较强大,所以才可以压制下面的那些匈奴王。

而军臣单于的去世,则是让这种微妙的平衡,彻底被打破了。

就在军臣单于去世后不久,匈奴内部就爆发了内乱。简单来说,正常应该是军臣单于的儿子接班,但是内乱之后,军臣单于的弟弟,击败了军臣单于的儿子,成了新的单于。

至于那位军臣单于的儿子,后来则是逃往汉朝,直接投降了。

因为这次内乱,匈奴内部的传承问题,就出现了矛盾。匈奴人虽然不玩嫡长子继承制,但顺位接班,依然很重要。像这种靠造反上位的统治者,下面肯定会有人不服气。这个道理,不管是在中原还是在草原,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场内乱发生之后,军臣单于的弟弟,虽然成功上位,后世史称伊稚斜单于。但他的成功,对匈奴内部来说,却造成了巨大的分裂。自此之后,很多匈奴王,开始对单于不再绝对服从,开始有了大规模投降汉朝的选项。

而接下来,伊稚斜单于在位12年。这十二年,也是汉朝全面反击,匈奴彻底衰落的十二年。

匈奴内战爆发之后,接下来的三年里,汉朝并没有第一时间,利用这个机会进攻匈奴。这倒不是因为汉朝不想,而是因为当时的汉朝,正在忙着消化河套地区。所以,直到又过了三年之后,公元前124年,也就是汉武帝在位的第十七年,汉朝再次主动进攻匈奴。

这一次,汉朝主要进攻的,是匈奴的右贤王所部。

这里我们先打个岔,先说一下匈奴内部的权力结构,要不然我们很难理解接下来的战争。

匈奴帝国内部,执行的是所谓的分封制。不过,匈奴的分封制,其实比较简陋,连周朝都比不上,更近似于周朝之前的分封制。在这种体制下,匈奴单于对于下面的控制力度,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各大匈奴王之间,其实也相对独立。

而在匈奴内部,地位最高的是单于。单于之下,便是左右贤王。左贤王的地盘,在靠近东北那边。而右贤王的地盘,则是靠近西域那边。至于单于所部,则是位于中央。而其他匈奴王,则是分布在单于和左右贤王的地盘周围,负责拱卫单于。

而当伊稚斜单于上位之后,匈奴内部的很多王,对于这位新单于,其实非常不满,而且并不愿意听从调遣。不过,对于这里面的详细情况,后世知道的不多,因为匈奴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而汉朝这边,正史上也没记载这部分内容。

所以,后世史学家猜测,伊稚斜单于即位之后,汉朝之所以要先打右贤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单于和右贤王不和。因为双方不和,当汉朝进攻右贤王之后,单于注定不会第一时间前来救援,单于更希望看到汉朝削弱右贤王。

当然,这也只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张骞当时带过来的有关西域的消息,以及汉朝内部的很多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反正最后,汉武帝下令,让卫青带队,先打右贤王。

而这一战的结果,则是汉军大获全胜。自此之后,右贤王不得不带领麾下部众,向漠北地区退去。如此一来,匈奴和河西地区匈奴部落的联系,以及和青海地区羌族的联系,就彻底被打断了。而当右贤王被击退,匈奴单于前来增援的之后,卫青则是挡住了伊稚斜单于的进攻,守住了自己的胜利果实。

另外,在这一战当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脱颖而出,成了汉朝的另一柄尖刀。和卫青相比,霍去病的打法更加疯狂,更近似于游牧民族的作战方法。这对于匈奴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噩耗。

所以再之后,仅仅只过了两年,汉朝就以霍去病为主帅,率兵攻略河西走廊一带。而经过霍去病的扫荡之后,留守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部落,全部被打垮。

自此之后,汉朝彻底控制了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此后,汉朝又开始积极攻略西域。在汉朝的攻略之下,匈奴很快就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自此之后,匈奴帝国的势力范围,就彻底退回了草原地区。如此一来,匈奴就被削弱了一小半。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又过了两年,汉朝对匈奴发起了漠北决战。

在漠北决战当中,卫青主攻伊稚斜单于率领的单于所部,而霍去病则是主攻剩下的左贤王部。最终,两路汉军都大获全胜。左贤王这边,主力近乎被霍去病全歼。而伊稚斜单于这边,更是被卫青逼得逃之夭夭,暂时脱离了自己的部众,差一点就被卫青抓了俘虏。

据史书记载,当时伊稚斜单于,为了逃脱汉军的追捕,曾经失踪了十多天的时间。就连匈奴内部,都找不到他。这期间就有一位匈奴王,直接自立为新单于。直到十多天之后,伊稚斜单于回来之后,他才去掉了单于的尊号。

经过漠北决战之后,匈奴各部,基本上都被狠狠打击了一遍,再也无力和汉朝正面交手。此后,伊稚斜单于,只能带领麾下军队,彻底退回漠北,然后就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状态。

自从匈奴帝国开国以来,匈奴人从来没有这么衰弱过。如果当时汉朝继续进攻,很有可能会让匈奴彻底分崩离析。

但问题是,在漠北之战结束之后,仅仅只过了两年,霍去病就死了。

霍去病死后,汉朝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善于长途奔袭的将领。如此一来,汉朝想要进攻匈奴,就需要更多的战马。而在之前的战争当中,汉朝偏偏又失去了大量战马,这时候已经没有足够多的战马了。

所以,漠北之战结束以后,汉朝并没有进一步打击匈奴,这就给了匈奴喘息的机会。

退回漠北之后,因为匈奴各部,都损失惨重。如此一来,单于所部虽然损失也很大,但是在剩余的匈奴部众当中,依然还是实力最强。所以最后,伊稚斜单于还是短暂控制住了局面,避免了匈奴内乱的可能。

此后的五年里,在伊稚斜单于的控制之下,匈奴人一直龟缩在漠北,努力恢复实力。直到五年之后,伊稚斜单于去世。而随着伊稚斜单于去世,匈奴内部开始再次暗流涌动起来。

这一年,是汉武帝在位的第27年。

军臣单于去世之后,他的大儿子首先接班,史称乌维单于。乌维单于没啥可说的,因为他在位的十年时间里,匈奴一直龟缩在漠北。所以汉朝这边,也不太清楚匈奴那边的情况。

不过,在乌维单于在位的这十多年时间里,匈奴实力却恢复了不少。到了乌维单于在位后期的时候,匈奴已经再次有实力,去袭击汉朝边境了。虽然规模都比较小,但确实可以再次袭击汉朝边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伊稚斜单于的大儿子,能力其实也还可以。至少,当时匈奴内部没分裂,而且实力还恢复了不少。

而在这十年当中,汉朝那边,主要精力则是放在了其他方向的扩张上。再加上缺少战马,所以也就没继续打击匈奴。在这十年里,汉朝横扫西南夷、西羌、东越、南越,以及东北地区。因为这些战争,匈奴这边倒是有了一个恢复的好机会。

另外,在这十年当中的第九年,那位名将卫青,也去世了。霍去病和卫青的先后去世,对匈奴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两位顶尖名将去世之后,汉朝就再也没有同级别的名将,可以带领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杀到漠北深处。

就这样,公元前105年,在汉武帝在位的第35年,乌维单于也死了。而在他去世之后,他儿子虽然顺利接班,史称乌师庐儿单于。但这位乌师庐儿单于,仅仅只在位三年,同样也去世了。

在这期间,汉朝开始进一步攻略西域,远征大宛。

国家衰落,然后又连续换最高掌权者,这对于匈奴来说,自然是雪上加霜。在这位短命单于去世之后,因为他的孩子太年幼,所以最后,匈奴那边就推荐了他的叔叔,也就是乌维单于的弟弟,那位被汉朝打垮的伊稚斜单于的另一个儿子接班,史称呴犁湖单于。

然后,这位叔父单于上位之后,在位不到两年之后,同样去世了。

这位叔父单于去世之后,一样也不是他的儿子接班,又是他的弟弟接班,史称且鞮侯单于。

这位且鞮侯单于在位的时候,倒是有一些可说的。经过多年的恢复之后,这时候匈奴的实力,已经恢复了不少。所以,且鞮侯单于在位期间,汉朝和匈奴就又开始开战了。

在这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名的故事。比如说,汉朝的那位将军李陵,力战之后投降了。再比如说那位北海牧羊的苏武,就是他扣下的。

还有,他在位期间,汉朝任命那位贰师将军李广利,统领汉军再次进攻匈奴。不过最后,李广利却被这位单于打了回去。

且鞮侯单于在位时期,故事倒是不少。但讽刺的是,这位单于,也就仅仅只在位五年而已。

而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狐鹿姑单于即位。这位单于倒是也很有能力,他在位期间,重创了李广利统领的汉军,迫使汉朝不得不再次转攻为守。

但同时,因为之前匈奴内部的那些问题,单纯军事上的胜利,已经无法挽救匈奴的衰落了。

从漠北之战打完,一直到狐鹿姑单于接班,这期间其实也就过了23年时间而已。但是在这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匈奴却换了六位单于!

高层连续不稳,势必会导致政权内部,内乱频发。而且,这中间几位单于的接班,不管怎么看,都有点不正常。很多历史学家猜测,这期间或许匈奴内部,多次发生了内乱或者篡位。只是因为匈奴没有历史记载,所以后世才不得而知。

不管当时匈奴是不是真的内乱,总之,频繁换单于,肯定不利于匈奴内部团结。再加上匈奴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内部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匈奴最高层,后来又在传位问题上出现了矛盾。

所以,狐鹿姑单于去世之后,匈奴内乱迹象越来越严重。终于在二十多年之后,匈奴彻底分裂,出现了五单于并列的局面。

当然,那是汉武帝去世之后的事情了。

公元前87年,就在狐鹿姑单于在位期间,汉朝那边,汉武帝终于去世了。而汉武帝的去世,也标志着匈奴的压力,再次小了很多。此后,汉朝因为是汉武帝的幼子接班,再难对外发动战争。

不过,这对于匈奴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汉朝进攻的时候,匈奴好歹有外部压力,暂时还不至于分裂。可是等到汉朝停止进攻之后,没有了外部压力,匈奴内部就开始疯狂内斗了。

所以后来,在汉宣帝在位时期,匈奴就彻底分裂了。而那时的汉朝,则是借力打力,招降一部分匈奴,打压一部分匈奴,终于彻底解决了匈奴帝国的问题。

这就是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大致情况。

从这段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匈奴最后之所以会衰落,汉朝的常年进攻,确实是主要原因。但是更重要,其实还是在于匈奴的内部矛盾。

真正打败一个庞大帝国的,从来不是外部压力,而是内部矛盾。这个道理,不光对中原政权有效,对匈奴那边,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匈奴的内乱,哪怕汉武帝时代再怎么强大,最后匈奴其实一样有机会恢复。

但是因为内乱,匈奴最后却走向了分裂,最后就彻底被汉朝解决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