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其实,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人,自己过惯了一贫如洗吃猪食的日子,便以为天下所有人都能够吃猪食。这种人的代表人物就是朱元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元璋出身寒微,父母是替人耕种的佃农,家徒四壁,是真正的一贫如洗。朱元璋称帝后,不忘本,坚持朴素的生活作风,这原本是好事。可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以为全天下人都像他那样,只要有三瓜两枣就会很幸福,于是大肆削减官员的俸禄。明朝的俸禄堪称史上最低。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元璋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他小时候家里穷,根本不知道花钱是什么滋味,也不清楚金钱的购买力。依他对金钱贫乏的想象力,一两银子就是一笔巨款,即便他已经贵为皇帝,因为不需要自己亲自花钱购物,他还是保留着原来的看法。所以,尽管明朝官员的俸禄微薄,但在朱元璋看来,那还是笔不小的数目呢!
但事实上,朱元璋给官员开的那点儿薪水,官员们根本难以为生。明朝官员的俸禄分为实物和宝钞,实物以俸米发放,正一品大员每月禄米也不过87石,七品知县更低,只有7.5石。后来部分禄米可以折算成钞票,但折算比不折算更苦逼。因为朱元璋不懂经济规律,滥发宝钞,导致宝钞严重贬值,加之实物折算宝钞时,明朝还有一条奇葩的规定——打折折算,这样折来折去,一个七品官能拿到多少钱?说出来骇人听闻,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区区七八文铜钱。
但官员的开销又非常庞大,供养家人这只是其一。其次,官场上的应酬,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完全正常的应酬,不包括贿赂长官)。再次,明朝官员的幕僚,往往是自己花钱请,朝廷不给幕僚开工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朱元璋完全不懂世事,官员那点儿薪水,根本无法应付这样庞大的开支。
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做官,只有三种选择。其一为贪污,这是绝大多数官员的选择,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大力反贪,贪官却屡杀不绝的原因。根本活不下去,不贪还能怎样?其二是清廉,这是少部分官员的选择。但是,这部分官员往往出生于富贵家庭,当他们还是低级官员时,可以靠家里补贴。其三也是清廉,但与前者不同。这少部分官员出身贫寒,要想维持生活,只能靠举债度日。
明朝有个地方官,去世时,不仅没有一分钱存款,反而还欠同僚几十石大米。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可是,朱元璋非但没有体恤官员,甚至还严加惩治。
如洪武年间,有个叫曾秉正的官员,虽官拜正三品,但两袖清风,非常贫寒。一次,他因得罪朱元璋,被罢免回乡。曾秉正是南昌人,而他被罢免时,正在陕西做官,从陕西到南昌路途遥远,曾秉正太清廉,实在凑不齐回家的路费。如果赖在陕西不走,又难免被皇帝猜忌,这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曾秉正只好将4岁的女儿卖掉,筹集路费。
此事不幸被朱元璋得知。然而,朱元璋非但不体恤曾秉正,或者因他为官清廉而赏给他路费,反而勃然大怒。他认为曾秉正装穷,一个三品大员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凑不足路费,目的是发泄对自己的不满。朱元璋完全明白,三品大员的禄米不过35石,但太他不懂世事,以为35石禄米是笔多大的财富!于是他一怒之下,竟将曾秉正处以腐刑(宫刑)。
朱元璋死后,明朝官员俸禄微薄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但朱元璋严刑峻法的反贪形势却不复存在,于是官员贪污肆无忌惮,贪污手段也变得五花八门,终于酿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恶劣局面。要知道,不良风气也是可以传承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