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资料图片)

红军长征有多困难?两万五千里的距离,跨过无人荒地。

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又缺少药品和粮草的供应。战士们的心理和生理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快要饿死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群肥美的野黄羊,要怎么做?抓起来吃!不赶快大快朵颐填饱肚子,怎么挨过接下来艰难险阻?

可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的战士们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抓到野黄羊后,又放生了。

为什么?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自1935年5月开始,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长征之路,途径青海、甘肃等四个省份,多次过雪山翻草地,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断粮。

没粮食怎么办?吃野菜,挖草根。运气好能找到河捞条鱼,也算是能撑得下去。

可是,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在第三次进入草地的时候,草地河流已经被吃空了,连草根都很难挖到,战马也不得不被杀了充饥。

还是没办法,在进入草地的第三天,红91师的数百名战士彻底没了粮。

由于体力不支、营养不良,再加上恶劣的地理环境,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得倒下了。第一次进草地时还有5000人,但最后一次出草地时只剩了500人。

没办法,向后退要吃枪子儿,原地停下又缺少粮食和药品,只有拼命向前走,才能获得一线生机,再饿再累,也得撑下去。

在沼泽和荒草中穿行近一个月后,战士们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几棵白杨树。

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只有草原的边缘才能看到树,这几棵白杨是生机和希望。

马上就要走出草地了! 战士们欣喜若狂。

“就地宿营。同志们分头去找野菜。”师政治部主任黄立清站在白杨树下大手一挥,战士们领命执行,兴冲冲四散挖野菜去了。

战士们在天快黑的时候回来了,却只带回来了一把草根和地耳,少得可怜,根本不够分。没办法,只能把这点“菜”加水煮一下,每个人分半碗野菜汤来充饥。

吃完饭后,战士们在小土丘上安了营扎了寨。点上篝火,围在火堆旁边,战士们尽早睡下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睡了一会之后,战士们被一群“天降大餐”惊醒了。

只见营地旁边东北方向突然冒出了一群动物。

仔细看看,发现这是一群野黄羊,它们经常在四川密林里出没,头上有角,身上披着金黄色的毛,一个个肥硕的不行,最大的目测能有200来斤重。

这些野黄羊也不怕人,就蹲在篝火附近听着火苗劈里啪啦响。

“太好了!”政治部主任黄立清,听到哨兵的报告后,精神振奋两眼放光。

师参谋长李聚奎详细交代了“作战计划”,调出一百多人分为三个小队包围了羊群,21只野黄羊全部被活捉,大获全胜!

李参谋长和黄主任高兴坏了,围着羊群不停地看,但随后李参谋长却指着羊群,说:“把它放了,把它也放了。”

战士们一头雾水地看过去,发现李参谋长指着的两只羊,一只是大着肚子快要生产的母羊,一只是刚出生不久的小羊。

“不吃它们的肉了?”战士们急忙问。

“我们不能赶尽杀绝啊。”李参谋长叹了口气。

“这个小家伙能有几斤肉?给他留条生路吧。”黄主任抱起小羊放在地上,想要把它赶出营地。战士们领命,把两只羊放出了营地。

可奇怪的是,这两只羊被驱赶后又跑了回来,不断地想靠近被抓住的羊群。战士们驱赶了好几次。

这两个知不知道它们差点成为羊汤?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共抓住19只野黄羊,烤羊肉熬羊汤,每人一份。

即使没加盐,战士们也吃得酣畅淋漓,饱受摧残的身体终于获得了一点抚慰。

还不够。对于已经饿怕了的几百名战士来说,这些野黄羊也仅仅是塞牙缝罢了。

要不要再烤点肉带走?或者多吃一点,也能多走几里路。有些战士将渴望的目光对准了不肯离开的母羊和小羊。

麻雀再小也是肉,加点水熬一熬,这点羊肉可比吃野菜更容易恢复体力。战士们不想饿死在这荒郊野岭。

这时候黄主任大声下令:“谁要打主意想吃它们的肉,把人扣下,交警卫连押起来!”随后还特意派人保护那两只特殊的野黄羊。

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中,但是军队的纪律和命令神圣不可违背。渴望的目光虽然不少,但没有人真的付出行动。

对于战士们来说,母亲和孩子是最深切的情感依托。

在当时的环境下,战士们可能不会考虑生态环境或者动物保护,但最朴素的情感依旧让他们放过了“母亲”和“孩子”。

即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荒芜的草地,即使不知道下一顿饭远在何方,但是红军始终没有对这两只野黄羊下手,它们获得了一条生路,为生命的繁衍保留了火种。

红军离开之时,这两只羊依旧安全地留在那里。

两天后,红91师终于走出了大草原,成功与红军的主力军团会师。

食色性也,对于食物的追求,深深得印刻在人类的基因里。

忍受饥饿是在和人类的本能作斗争,更何况选择放生那两只野黄羊的红91师,当时还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红军难以对即将生产的野黄羊母亲和弱小的野黄羊幼崽动手,即使忍受饥饿,即使面临死亡,他们也不想赶尽杀绝,不想失去良知和原则。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在自身受到威胁和逼迫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放下心中的贪欲,坚守内心原则。这样强大的意志力和同理心,令人敬仰,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