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制是当今世界最普遍的政体形式,但全球仍保留下一定数量的君主制国家。
(相关资料图)
欧洲是君主制国家最集中的大洲,虽然没有实权,但凭借发达的经济和西方媒体宣传,包括英国、西班牙等在内的欧洲君主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目前,全球实行君主制的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世界也有大量君主制国家,诸如沙特、马来西亚、卡塔尔等。这些国家的君主虽然知名度比不上欧洲君主,但他们大都握有实权。
以国家综合实力和王室财富来衡量,那沙特阿拉伯无疑是伊斯兰世界的“最强君主”。可要从家族地位来看,沙特王室在小国约旦的哈希姆王室面前只是个“小字辈”。
▲约旦人口1100万,面积9万平方公里
从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来看,约旦在伊斯兰君主制国家中位居后列。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王室,其存在感却丝毫不低。
不仅在约旦国内,该国王室还得到其他伊斯兰国家人民的尊敬。
2023年6月,约旦王储侯赛因王子大婚,包括英国、丹麦、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十余国王(皇)室成员出席,这样规模的王(皇)室聚会并不常见,一般出现在重要君主制国家的加冕等环节,足见哈希姆王室的“崇高地位”。
▲王储大婚
甚至摩洛哥的王室还要攀亲戚,声称自己与约旦王室同出一门,拥有“高贵血统”。这种情况在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王室上是无法体现的。
小国约旦的王室为何有如此大的面子?这个叫做哈希姆的家族在伊斯兰世界扮演着怎样的特殊角色呢?
▲约旦哈希姆家族印记
一、掰开面饼的人
阿拉伯半岛地处亚洲西部,当地虽然气候炎热,沙漠广布。但东西两侧的两条商道为当地的绿洲城市带来商业繁荣。
7世纪前,大量半岛地方政权在依附地区强国的同时,保持着各自为政的状态。
麦加城位于半岛西部,该城由古莱西部落控制。城内的天房供奉着神奇的黑石。5世纪末,阿慕尔成为古莱西部落首领以及麦加的统治者。
▲西亚地形
当时麦加发生了罕见的旱灾,阿慕尔从周边地区购买粮食并分发给族人。阿慕尔因而被族人称为“哈希姆”(Hashim)。
“哈希姆”原意是打碎东西的人,此处引伸为“掰开面饼的人”。
▲麦加天房
阿慕尔是哈希姆家族的开创者,但真正为这个家族披上神圣外衣的是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人。
穆罕默德出生于公元570年,自幼失去父母的他由伯父抚养长大,并跟随伯父前往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经商。
后来穆罕默德将女儿法蒂玛嫁给了伯父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堂弟阿里。如今的哈希姆家族,均为阿里与法玛蒂的后人。
▲哈希姆家族的缘起
穆罕默德看到了太多的家族对立和战乱复仇,他认为半岛上众多的信仰只能带来分裂和愚昧的战争。
穆罕默德与麦加女妇孀赫蒂彻结婚后,有了充足的经济条件,他意图在当地建立统一的宗教信仰。
▲穆罕默德(遮脸者)
穆罕默德于622创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义照顾了当时平民的利益,皈依伊斯兰教的人越来越多。
穆罕默德借助信徒的力量击败了旧贵族势力并控制麦加、麦地那等城。公元630年后,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逐步成形。在宗教影响下,阿拉伯民族的凝聚力也愈发增强。
▲统一阿拉伯半岛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哈希姆家族(阿里与法蒂玛及其子嗣)仅在656-661年由阿里出任哈里发一职(阿拉伯帝国宗教世俗的最高领导者)。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伊斯兰教在西亚北非被征服的大片土地上扎根,阿拉伯民族也走出阿拉伯半岛,成为遍布西亚北非的一个大型民族。
▲阿拉伯帝国扩张
虽然哈希姆家族没能做到世袭掌握阿拉伯帝国的最高权力,但因为穆罕默德的宗教影响力,哈希姆家族在伊斯兰世界有着极高的宗教地位,被称为“圣裔”。
公元661年阿里遇刺身亡,地方大族趁乱夺取权力,此后六个世纪,阿拉伯帝国先后由倭马亚、阿拔斯两个家族出任哈里发。
▲阿拔斯王朝
公元10世纪,阿拔斯王朝与统治埃及的法蒂玛王朝争雄。双方都拉拢麦加的哈希姆家族,以便提升自身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
哈希姆家族成员开始正式领有麦加埃米尔的职位,成为麦加的宗教领袖和世俗统治者。此后又将势力扩张到整个汉志地区(阿拉伯半岛西部)。
二、逐鹿西亚
10世纪后,阿拉伯帝国逐步分裂解体,哈里发仅能控制两河流域。曾经强大的阿拉伯人一步步沦为他族征服的目标。
▲帝国分裂
1258年,早已衰弱不堪的阿拉伯帝国在蒙古西征大军的铁蹄下灭亡。不久后蒙古军队被统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击败,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被接到埃及并沦为傀儡。阿拉伯半岛西部被马穆鲁克王朝控制,哈希姆家族在麦加周边的统治权仍得到承认。
1299年,突厥乌古思部落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吞并了西亚北非的大片领土。特别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被其消灭后,土耳其人继承了哈里发的名号。在蒙古人之后,阿拉伯人又沦为土耳其人的臣民。
奥斯曼帝国领土广袤,且有大量东正教等“异教徒”臣民。为此奥斯曼帝国在各地实行有差别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人与土耳其人同为穆斯林,在近代民族主义产生前,二者以宗教作为共同的身份认同。
苏丹承认哈希姆家族“麦加谢里夫”(麦加宗教领袖)的地位,并允许其拥有较大自治权。哈希姆家族向帝国苏丹效忠,苏丹认可哈希姆家族对麦加等地的控制以及其崇高的宗教地位。
18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国力开始衰退,逐步成为欧洲列强欺侮的对象。阿拉伯半岛内部有一些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诸如沙特家族)趁机作乱。奥斯曼帝国接连两次联合亲土的阿拉伯人,消灭了沙特家族建立的政权。
▲沙特崛起
到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进一步衰落下去,北非和巴尔干地区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治下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也在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变得不稳定。
在列强入侵下,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被一点点剥离。如科威特、巴林、卡塔尔等地被英国控制,当地的萨巴赫家族、阿勒哈利法家族、阿勒萨尼家族先后被扶植掌权,沙特家族也在阿拉伯半岛东部再度崛起。
▲半岛政治局势
奥斯曼帝国因为丢失大片领地,正准备加强对阿拉伯半岛的实际控制,这损害了包括哈希姆家族在内的阿拉伯权贵的利益。
此时哈希姆家族的领袖,是麦加谢里夫兼埃米尔——侯赛因·本·阿里(下文简称:老侯赛因)。
老侯赛因曾在奥斯曼帝国首都当了15年人质,他的土耳其语比阿拉伯语还流利。但阿拉伯地区地缘局势的变化让老侯赛因蠢蠢欲动,他意图让汉志(阿拉伯半岛西部)脱离奥斯曼帝国。
▲老侯赛因
1914年爆发的一战给了哈希姆家族机会,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奥主导的同盟国,对抗英法俄等国。
为削弱奥斯曼帝国,英法等国支持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口头承诺支持哈希姆家族,允许其日后在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同盟国VS协约国
1916年6月,哈希姆家族在汉志发动起义,掀起了阿拉伯民族起义大潮。驻防土军虽然装备较好,但受制于后勤而无法对起义军发动有效打击。
老侯赛因建立汉志王国并自称“阿拉伯人的苏丹”。他的几个儿子也积极与英法等国合作,次子阿卜杜拉受到伊拉克等地穆斯林的支持,三子费萨尔则率军占领叙利亚等地。
▲阿拉伯起义军
但列强允诺的统一阿拉伯国家并未出现,早在阿拉伯大起义爆发时,英法俄三国就签订秘密协定,旨在击败奥斯曼帝国后瓜分其领土。
1917年,俄国因革命退出一战,苏维埃政权曝光了此前英法俄瓜分奥斯曼领土的协定,这引发了哈希姆家族的极大不满。
▲原划分方案
英法并未因阿拉伯人的反对而吐出既得利益。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战败解体,仅保留了土耳其人聚居的安纳托利亚高原。
英法迅速进入原奥斯曼帝国领土。法国将哈希姆家族势力逐出叙利亚、黎巴嫩并控制了该地,英国则获得了两河流域及巴勒斯坦、外约旦(今约旦)等地。
▲奥斯曼帝国解体
哈希姆家族无力对抗英法,只能在大国地缘安排下分得几杯残羹冷炙。法国不允许哈希姆家族进入其势力范围,只有英国同意哈希姆家族在其殖民地成立附属政权。
老侯赛因次子阿卜杜拉成为外约旦埃米尔,开创了如今的约旦哈希姆家族,三子费萨尔成为伊拉克国王。
▲老哈希姆和他的儿孙
试图称霸阿拉伯世界的绝不止哈希姆一家,沙特家族在大起义时也获得了英国提供的军火和资金,并在一战后在阿拉伯半岛中东部建立内志王国。
▲一战后半岛局势
1923年,土耳其建立世俗共和国,哈里发制被废除。1924年,哈希姆家族族长、汉志国王老侯赛因趁机自称哈里发。
时隔407年,哈里发称号再度回到阿拉伯人头上。哈希姆家族势力的扩张显然不符合其他阿拉伯权贵的利益,沙特等家族并不承认老侯赛因的哈里发地位。
英国在一战期间为获得犹太银行家的支持,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战后帮助犹太人回到西亚故地重建国家。该承诺侵犯了当地阿拉伯人的利益,哈希姆家族拒不承认,致使英国停止了对其的支持。
▲犹太移民
1924年,因为沙特家族的不断袭扰,汉志宣布禁止内志居民前往麦加朝觐,这引发了沙特家族的极大不满。
当年8月,沙特军队突袭占领了圣城麦加,正式拉开了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战争。沙特家族召开伊斯兰会议,获得了周边部族的效忠。沙特家族对麦加的控制获得承认,影响力借此大增。哈希姆家族则失去了控制了上千年的龙兴之地,军队士气受挫。
▲20世纪初的麦加
因为失去了英国人的支持,汉志军队抵抗乏力,沙特家族则不断笼络周边部族,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于1925年底占领汉志全境。
沙特家族并未对汉志的哈希姆王室赶尽杀绝,老侯赛因经英国人统治的塞浦路斯,逃亡至约旦,1931年去世后葬于耶路撒冷。其长子阿里则在汉志灭亡后流亡到伊拉克投奔自己的三弟——伊拉克国王费萨尔。阿里于1935年在伊拉克去世。
▲20世纪哈希姆家族的政权
汉志王国灭亡后,内志与汉志于1926年合并成立沙特阿拉伯。“圣裔”哈希姆家族控制麦加近1300年后,第一次失去了圣城麦加的控制权,其宗教号召力大受折损。失去汉志后,哈希姆家族仅控制伊拉克和约旦两个国家。
▲今日沙特
三、神圣后裔
1946年,英国结束对外约旦的托管,外约旦酋长国正式独立并升级为外约旦王国。
英国托管期间,大批犹太移民来到巴勒斯坦地区。英国势力撤出后,犹太人仍凭借联合国181号决议以及西方国家的支持,于1948年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成立以色列。
阿拉伯国家对此极为愤怒,他们组成联军进攻以色列,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担任总司令。
▲巴以分治
约旦、伊拉克两个哈希姆王室统治的国家出动的兵力仅次于埃及,占东线阿军的60%以上。
大量曾在欧美军队服役、曾参加二战的犹太老兵加入以军。富裕的犹太商人则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以色列扭转战局,控制了大片原属巴勒斯坦的领土。
战后,巴勒斯坦无力对抗以色列,其剩余领土被阿拉伯盟军控制。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由约旦控制,占巴勒斯坦总领土的94%,剩余的加沙地带被埃及控制。
▲第一次中东战争
虽然阿拉伯联军输掉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约旦却在战后获得了大量好处。
其一,约旦通过控制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扩张了本国势力范围,也满足了国内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需要,这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其二,通过控制两地,特别是把圣城耶路撒冷的东部牢牢控制在手中。约旦借此成为日后巴以问题的重要介入方,其在巴以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甚至比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大国都大。
▲“瓜分”巴勒斯坦
1950年,约旦合并约旦河西岸并升级为王国,巴勒斯坦人自动获得约旦国籍。为加深哈希姆家族的印迹,阿卜杜拉一世将国名全称定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王国成立次年,约旦哈希姆王室的建立者——阿卜杜拉一世遇刺身亡,王位传到了其子塔拉勒。但塔拉勒患有精神疾病,在位仅一年就传位其子侯赛因(侯赛因一世)。
▲阿卜杜拉一世
二战后,埃及、利比亚等国王室被推翻,共和制度被许多阿拉伯人推崇。特别是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以及其对抗以色列及西方国家的行为,受到大批阿拉伯民众的追捧。
纳赛尔追求阿拉伯人团结乃至统一的外交目标、驱逐本国暴君的共和制追求逐渐发展成纳赛尔主义。
▲纳赛尔与赫鲁晓夫
上世纪50-60年代,纳赛尔主义成为阿拉伯世界最流行的理论观点,成为推动阿拉伯世界整合的理论力量。而哈希姆家族在“统一阿拉伯世界”的问题上愈发边缘化。
约旦和伊拉克的哈希姆王室不甘心支持共和制的纳赛尔主义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主流论调,但他们无力改变现状,甚至有被国内的共和派分子推翻的危险。
▲哈希姆家族旗帜
作为仅剩的两个“哈希姆国家”,哈希姆家族在约旦和伊拉克都属于外来者,要赢得当地人支持,就要积极构建“哈希姆认同”。既将哈希姆家族原有的崇高宗教地位转化为在当地的政治地位,使哈希姆成为当地必不可少的政治符号。
伊拉克是一个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作为伊斯兰教的第二大分支,什叶派最初就诞生在哈希姆家族的支持者中。
但经过上千年发展,什叶派早就摆脱了“哈希姆支持者”的标签,已发展出自成体系的理论,反倒是逊尼派更重视哈希姆家族的地位,因此哈希姆家族在伊拉克的统治并不稳定。
▲伊拉克宗教信仰
1958年2月1日,埃及与叙利亚宣布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这被约旦、伊拉克等君主国家视为巨大威胁。约旦和伊拉克很快进行结盟谈判。
1958年2月,侯赛因和伊拉克国王、侯赛因的堂弟费萨尔二世在安曼签订协定,宣布由约旦与伊拉克两个哈希姆王国依照联邦形式建立“阿拉伯联邦”。费萨尔出任国家元首,侯赛因出任副元首。
▲阿拉伯联邦
二战后,以纳赛尔主义为内核的泛阿拉伯主义深刻影响了伊拉克,两个哈希姆王室联合,引起了伊拉克军内势力的反对,这部分支持共和体制的军官认为,如果两个哈希姆王国联合,伊拉克将难有机会建立共和制。
1958年7月,伊拉克军方发动政变,处决了王室成员,哈希姆家族对伊拉克37年的统治就此终结,约旦成为哈希姆家族最后的领地。
伊拉克哈希姆分支的覆灭,彻底打破了哈希姆家族“建立统一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的梦想。1960年,约旦人口85万,GDP6亿美元,两项数据在阿拉伯世界中占比都不超过5%,无法支撑起哈希姆家族的帝国大梦。
1967年,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击败阿拉伯国家,约旦河西岸被以军占领。这片土地只占约旦领土的6%,却有约旦65%的农业产出、42%的工业设施,约旦国力为此大为折损。
▲以军入侵西岸地区
此时的约旦发展环境恶劣,南方是将哈希姆家族赶出圣城麦加的沙特阿拉伯,东方是推翻哈希姆王室的伊拉克,北方是支持共和制的叙利亚,西方则是世仇以色列。
侯赛因国王通过完善宪法,赋予国王提名首相、统帅军队的权力,不断巩固哈希姆家族在约旦的政治地位。同时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例如控制并利用巴勒斯坦武装、积极介入巴以冲突。
再如1994年同以色列建交,获得耶路撒冷圣城监护权并收回380平方公里被占领土,这一切使得小国约旦始终在国际大潮中动而不倾。
▲约旦是第二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
1999年,在位45年的侯赛因国王因病去世,阿卜杜拉二世继位为王,即现任约旦国王。
约旦初代君主阿卜杜拉一世时期,“哈希姆身份认同”是约旦对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宣称领土的借口。
到三代君主侯赛因一世时期,“哈希姆认同”转向约旦国内,成为维系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则进一步完善“哈希姆认同”。约旦教科书宣扬哈希姆家族的至高地位,宣称其对约旦独立和发展的独特作用。
▲约旦国王夫妇
2011年,阿拉伯之春影响约旦。大批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掌握实权的国王下放权力,更有甚者要求废除君主制,一时间哈希姆家族被摆在了风口浪尖。
阿卜杜拉二世被迫将首相提名权交给议会,以此平息阿拉伯之春的冲击。但哈希姆王室政治手腕老道,牢牢控制军队,国王得以保留首相任命权,哈希姆家族对约旦的统治依旧牢固。
时至今日,外交娴熟的约旦时常出现在各大重要外交场合,哈希姆的君主尽可能发挥作用,涉入阿拉伯世界的博弈中。
▲约旦国王访美
但约旦毕竟体量有限,建立一个由哈希姆家族统治的统一阿拉伯国家已不可能。而作为穆罕默德真正的血缘后裔,哈希姆家族的神圣性在被逐出麦加后大受影响。
通过几代约旦哈希姆君主的努力,哈希姆家族又获得耶路撒冷宗教圣地监护权等权力,算是一定程度上保住了家族的“传统影响”。
▲哈希姆家族
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约旦王室的曝光度丝毫不低。例如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约旦国王仗义出手,将其妻女接到约旦保护起来。
而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拥有三个兄弟(其中两个异母弟),因为父亲生前的偏爱,其弟哈姆扎(异母弟之一)一度被强制立为王储。在王室内掀起一轮轮权力斗争。直到阿卜杜拉二世继位10年后(2009年),他才得以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王储。
▲兄弟争权
时至今日,虽然约旦的富庶程度难以与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产油国相比,但凭借祖先遗传下来的“神圣血脉”,作为圣裔的哈希姆家族依然是阿拉伯世界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近现代哈希姆家族的重要人物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