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孤独症严重吗
外向孤独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外向孤独症一直得不到纾解可能会导致精神出现问题,建议及时去当地的医院进行治疗。
外向孤独症一方面在人面前总是展现开心快乐的一面,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大方自信进取的好印象,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另一方面在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却很是多愁善感,不喜欢表现出来和刻意地找人诉说,也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不需要心关心,然而这些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
外向孤独症患者需要及时主动求医治疗,根据病情找出疾病的原因,给予心理治疗或者物理干预指导,必要的时候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有认知领悟疗法、情景治疗、自我疗法。
首次描述孤独症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在20世纪40~60年代,又有数人描述了与Kanner报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13]。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Kanner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学历的、事业心很强但又冷漠无情的人,这一观点在当时似乎很少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