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藏有大量中国古代名画,或许你会想到,可能跟列强掠夺、古董商收购有关,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实际上,最早流入日本的中国画,并非都是经典名作,在20世纪之前日本藏的中国画还相当空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没有日本学者的研究和指导,也不会让日本人重新认识中国画,并再度掀起收藏热潮。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正面临战乱,一些前朝皇族和各官员们为了谋取权利和解决经济困顿,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库藏书画。

日本学者曾说过,当时的日本人不惜重金收购中国外流书画,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状况也令人叹为观止,这在日本输入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一些日本收藏家在内藤等人的指引下明确了收藏方向,都纷纷到中国收购。

南宋 李迪 红白芙蓉图

绢本着色 各25.2×25.5

东京国立博物馆

李迪为仕奉中国南宋宫廷的画院画家,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从现存作品的纪年以及其子李德茂(亦为画院画家)的经历等来判断,可知李迪应活跃于南宋前半期,即十二世纪后半。

两幅画本来应为各自独立的册页,但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的审美观所诞生的「唐绘」鉴赏(在此唐绘指自中国带回日本的绘画),因而被改裱成一对挂轴。

元 因陀罗 寒山拾得图

纸本墨画 35×49.5

东京国立博物馆

寒山与拾得,相传是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师事于丰干禅师的唐代传奇性人物。描绘寒山、拾得的画作,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在禅僧间广受喜爱。所谓「禅机图」,系指以和禅宗有关的逸闻佳话为主题的图画。

因陀罗的绘画作品在日本极受宝重。在收放本图的盒子上,有精通茶道而着称的松江藩主松平不昧的题签,作为浅野家旧藏中之名品向来广为人知。

南宋 李氏 潇湘卧游图卷(局部)

纸本墨画 30.3×400.4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作为现存中国宋代水墨山水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过去曾传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作品,与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等作品并列,在清宫中为干隆皇帝收藏的四名卷之一,深受重视。不过近年得知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

潇湘为中国湖南省洞庭湖南方的风景胜地。本作是为了禅僧云谷禅师而绘制,云谷禅师遍游各地却遗憾未能造访潇湘。

南宋 梁楷 出山释迦图/雪景山水图

绢本墨画淡彩

东京国立博物馆

梁楷,南宋宫廷画家,擅绘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从南宋初期的宫廷画家贾师古,且画风飄逸,被赞誉为青出于蓝,据说其精妙笔法令宫廷之中无人不为之折服。出山释迦图与雪景山水图是展示梁楷精妙笔法的人物画与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梁楷的出山释迦图和雪景山水图、传梁楷雪景山水图这三幅图上有足利义满的“天山”印,故推测画作被舶入日本之后,可能在足利义满时代曾作为三幅一组供人鉴赏。其在足利将军家的蔵品目录《御物御画目录》中被记载为“出山释迦 胁山水 梁楷”,作为东山御物中品相最佳的唐画而被珍藏。继足利家之后作品传至若狭酒井家,其后则分开传世,梁楷的雪景山水图传至三井家、出山释迦图和传梁楷雪景山水图传至本愿寺等地。昭和23年(1948),三井家的雪景山水图归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蔵。此后多年,出山释迦图于平成9年(1997),传梁楷雪景山水图于平成16年(2004)相继归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蔵,在经过漫长岁月之后作品终于再次成为一套。这三幅一组是东山御物的上乘佳作,极其珍贵,曾经分别被单独指定为国宝和重要文物,平成19年(2007)被合并指定为一件国宝。

唐 树下人物图

吐鲁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

绢本着色/纸本墨书

140.0×56.0/29.0×450.9

东京国立博物馆

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群位于地下,沿着斜坡墓道向下有墓室,规模较大的古墓还设有附属墓室。墓室内部装饰有绘画,放置有泥俑以及染织品等各种陪葬品。送葬的方法为土葬,由于气候干燥,至今已发现了多具墓主木乃伊(干尸)。

此幅绘画的里侧,贴有吐鲁番柳中县高宁郡开元4年(716年)的户籍。户籍的保管期限有一定的规定,据推测此户籍档案于730年左右被废弃,由此可知作品的制作年代较之要晚。

唐绘手鑑“笔耕园”之一传徽宗梅雀图

绢本着色 23.0×24.2(团扇形)

南宋~明时代 13-17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笔耕园》,是将室町时代以后舶来的中国画汇集而成的手鉴。收录作品60幅,其主题、画法和样式各异,并据此在各图上加有不同画家的名字。经鉴识的画家人数达49名,宋元时代画家的名字较多,但其中也有明代画家的名字,还夹杂了一些明代作品,因此可以说,在作品的收集与鉴识之中,反映出中世、近世舶来中国画的时代动向。

汉画作为室町时代之后绘画史上的一大流派,一直将此类中国绘画作为范本,而本手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中国绘画的接纳和认同状况,可谓是珍贵史料。

传宋 石恪 二祖调心图

纸本墨画 各35.3×64.4

东京国立博物馆

石恪为五代后蜀画家。师从画火名家张南本,精通水墨人物画。石恪之画,面貌细腻,衣纹粗简,画风飘逸,堪称极品。他的画也奠定了后来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础。此二祖调心图与石恪的水墨画风最相仿佛。一说认为该作所画非中国禅宗的二祖慧可,而是丰干、布袋等禅宗散圣。

禅僧 牧溪(法常) 远浦归帆图

京都国立博物馆

中国湖南的潇水与湘水合流之后,汇注入洞庭湖一带,自古以来以名胜之地而闻名,文人骚客从潇湘的风景选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静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等八景。据传在北宋时期十一世纪中叶左右,文人画家宋迪开始将这八景合绘成为一卷。

自此以后,潇湘八景成为许多画家喜爱的画题。这件作品是把南宋时期十三世纪左右,把擅长水墨画的禅僧牧溪所绘图卷一景一景的裁断,改装为轴辐作品的其中一幅。关于此,一般认为是足利义满将军(1358-1408)所为。由于本图末尾有足利义满将军“道有”的鉴藏印,其后又为织田信长所收藏,因此曾经是倍受瞩目的名作。

南宋 传马麟 梅花双雀图

绢本着色 28.0×29.0

山本达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马麟是活跃于中国南宋时代宁宗(1194~1224在位)时期的宫廷画院画家,他是南宋画院的代表性画家之一马远之子,秉承家学,善长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

本图中附有相传为能阿弥所写的标题“梅雀 右 马麟”。本图在日本自足利将军家以来,一直作为马麟作品而流传于世。在日本还有收藏于五岛美术馆的“梅花小禽图”,传闻也出自马麟手笔,与本图尺寸相同,也有“杂华室印”,与本图一起作为双幅画供人鉴赏。曾为山本达雄旧藏品。

南宋 佚名 竹塘宿雁图

绢本着色 25.0×26.1

东京国立博物馆

郊外田野、流淌的小河、参差的河岸、群栖的小鸟等,描绘此类浅显景色的画被称为“小景画”。传统上将中国五代时期的画家惠崇尊为小景画的始祖,此类画为北宋时代末宗室画家们所好,其后的画家们也对这种特殊的画态颇感兴趣。小景画的遗作不多,年代久远的作品更加稀少,而本图就是其中难得的遗作之一。

作为这种小景画的遗作,有传赵大年笔的《山水图》(重要文物、大和文华馆收藏),本图中大雁、小鸟等描绘技法元素与其类似,但上图采用开放式构图的表现手法,而本图则具有向心性,在描绘上更追求精致,自然地透露出一种有别于其他画作的风格。经推测,其制作年代应不晚于南宋初期,可谓是小景画乃至宋代山水画的珍贵遗作。

传宋汝志 雏雀图

绢本墨画淡彩 21.6×22.5

东京国立博物馆

宋汝志为钱塘(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末期的理宗景定年间(1260~64)左右供职于宫廷。据说其师从同为画院画家的楼观,长于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的绘画。相传在南宋灭亡之后,其归入道教做了道士,但详细情况不甚明了。

一般认为该作品与船载运至日本的其他宋画的小挂轴一样,原本是作为画册而绘制的,但舶至日本后,为了配合茶道情趣而将其改装成挂轴以供鉴赏。浅野家旧藏品。

传南宋 赵昌 竹虫图

绢本着色 100×54.5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是一幅著名的“赵昌之曲竹”作品。相传本图作者为赵昌,是北宋前期的画院画家,据说是画花鸟、尤其是画花木折枝的折枝花名家,自称“写生赵昌”。本图为传赵昌作品,但依然是现存草虫图中的顶级之作。画上有“杂华室印”之印,据说为足利义教之印,在日本作为东山御物而被珍藏。曾为浅野家旧蔵品。

传南宋 毛松 笔猿图

绢本着色 47.1×36.7

东京国立博物馆

据说所画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国猴,除水墨之外还使用了金泥,工笔细腻自然。南宋画院画家毛松所作的说法始于狩野探幽,但此说缺乏依据。曾由武田信玄捐赠与曼殊院觉如。

传南宋 顾德谦 莲池水禽图

绢本着色 各150.3×90.9

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中国江南的毘陵(常州)等地,自五代以后,着色画,水墨画中均频频出现莲池水禽图。本图带有五代南唐顾德的款印,但属南宋末期着色画的代表性作品。画作中可见莲花自蓓蕾到开花再到落花的时间的推移。三井家旧藏品。

传南宋 马远 笔寒江独钓图

绢本墨画淡彩 26.7×50.6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描绘了在广漠寒江中钓者乘舟独钓的场景,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余白效果的马远派的杰作。但是,在船的略微靠上方一带有绢补接的痕迹,由此推断,此作品原本可能是一幅更大画面的作品。另外还有源自南宋宁宗妃恭圣皇后所居坤宁殿的"辛未坤宁秘玩"印。

传南宋 陈容 五龙图卷之一

纸本墨画淡彩 45.2×299.5

东京国立博物馆

陈容是南宋末期的文人画家,长乐(福建省)人,号所翁。一说亦号所斋,端平2年(1235年)进士。擅长画水墨龙,驰名于宝祐年间(1253-58年)。本图卷末有“所斋”之印,据称为陈容之作。

南宋 萝窗 竹鸡图

绢本墨画淡彩 96.3×42.4

东京国立博物馆

萝窗乃南宋末期的禅僧,住于杭州西湖畔的六通寺,与水墨画的名手牧谿画意相仿。他在自己写的题字上说,本画描绘的是五更(凌晨四时)之时,在未明的幽暗中的身兼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家鸡的形象。不过,鸡的形象仿佛一位在五更时分大彻大悟的禅僧。浅野家旧藏。

南宋 梁楷 李白吟行图

纸本墨画 81.1×30.5

东京国立博物馆

作品以简炼的笔法出色地表现了诗仙太白的形象,堪称梁楷的"减笔体"水墨人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图上的鉴藏印为巴思巴文字所写的"大司徒印",据说是仕于元朝的阿尼哥之印。从狩野家摹本可知,在江户时代,此图与东方朔图成对。曾为松平不昧所藏。

南宋 梁楷 六祖截竹图

纸本墨画 72.7×31.5

东京国立博物馆

梁楷的人物画继承了北宋末期文人李公麟的白描画,其所擅长之处在于所谓"减笔体"的凝炼简略的水墨表现。六祖截竹图与李白吟行图同为梁楷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曾与“六祖破经图”(三井文库藏)成对幅。两幅均有足利义满的“道有”印。足利家之后,曾辗转于丰臣秀吉,西本愿寺,若狭酒井家。

南宋 马远 洞山渡水图

绢本墨画淡彩 77.6×33.0

东京国立博物馆

马远为南宋中期代表性的画院画家,长于山水人物画。本图描绘的是曹洞宗祖师洞山良价在云游途中,涉水之时见到自己水中之影而恍然大悟的一刹那,是为数不多的马远的真迹之一。图上有南宋皇帝宋理宗的皇后杨妹子之题字。本与天龙寺所藏的云门大师图、清凉法眼禅师图同为描绘禅宗五祖的画作之一。田中丰藏旧藏品。

南宋 陆信忠 佛涅槃图

绢本 着色 金泥 挂轴 157.1×82.9

原由宝寿院(爱知县)收蔵

奈良国立博物馆

本作品描绘了释迦在跋堤河边的婆罗双树之间圆寂的情景,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以法隆寺五重塔塔本塑像为首,日本早有表现涅槃场景的造像,而以涅般图为本尊像的涅槃法会,也于平安时代初期起成为惯例。涅槃图受到来自中国的影响,同时通过各个时代宗派盛行制作并独立发展开去。

本图在涅槃图之中也具有非常独特的形式,绘制于中国南宋时代的贸易之都宁波,后被日本求得。娑罗树被描绘成两颗宝树,而释迦周围的众弟子并无悲伤表情,胡人打扮的人物围着香炉起舞,似在赞叹涅槃,这一点也实属罕见。有人设想这种图画形式形成的背景是当时宁波成熟的信仰文化。

在标有陆信忠落款的作品中,该作品与本馆馆藏的十王图并列堪称最为上乘之佳作。再者,裱具上部用墨写有“天王宝物”。此作为爱知津岛神社别当寺宝寿院相传之物。

南宋 陆信忠 十王图

绢本 着色 金泥 挂轴

各纵83.2 横47.0

奈良国立博物馆

据称人死后前往的阴间,有阎罗王 (阎魔王)等十个魔王要对死者罪孽进行审判。死者在头七到七七每隔七日,以及于百日、一年及三年的忌日依次接受各魔王的审判,以决定转世脱胎至六道中的何处。中国自五代(10世纪)时期便留有遗作,宋、元时代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职业画匠的作品还被大量传至日本。陆信忠(rikusincyuu)的画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本图的落款虽有部分缺损,但仍可辨认出与本馆收藏的陆信忠绘“佛涅般图”的笔迹一致。

此类画中画在日本的水墨画引进史上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

南宋 金大受 十六罗汉图

绢本着色 各118.8×51.7

东京国立博物馆

金大受,南宋时代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本图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车桥西、金大受笔”,绘于庆元元年(1195)之前,当时的宁波被称为“明州”,作为现存浙江佛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而闻名。

作为摄州多田院的镇院之宝而传来。曾为原邦造旧蔵。16幅作品中,现已确认有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的10幅,以及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馆藏的1幅,其他5幅估计流失海外,所在不明。

南宋~元 佚名 布袋图

纸本墨画 96.5×41.3

九州国立博物馆

关于画家,有关于中国画僧牧谷的传闻。牧谷是活跃在十三世纪、南宋时代末至元代初期的僧侣画家,在日本被称为“法师”受到特别相待,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根据《御物御画目录》《室町殿行幸御饰记》等文献可以确认,在室町时代,足利将军家曾将本图作为牧谷的作品加以收藏。此后,又被德川将军家等掌权者珍藏,在日本作为拥有五百年以上历史渊源的中国绘画而闻名。此外,本作品还作为茶会中用于鉴赏的挂幅而扬名天下,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大肚布袋”。

传元 孙君泽 高士观眺图

绢本墨画淡彩 102.1×82.8

东京国立博物馆

远离俗尘,归隐山林,清游四方是中国文人常追求的理想。这幅“高士观眺图”继承了南宋马远,夏珪的院体山水画风,继之以元代孙君泽的表现手法。表示云雾的空间表现手法极为自然,余韵悠远,耐人寻味。大德寺塔头养德院旧藏品。

传元 颜辉 笔寒山拾得图2幅

绢本着色 各127.6×41.8

东京国立博物馆

颜辉,字秋月,为南宋末期至元代的代表性的道释人物画家。本图描绘了在幽暗中,寒山和拾得破颜大笑,令人毛骨悚然,其表现手法具有元代颜辉派所特有的生硬的怪异感。曾为东山御物,从织田信长传至石山本愿寺。川崎家旧藏品。

元 罗稚川 雪汀游禽图

绢本着色 52×77

东京国立博物馆

罗稚川,元代前期的文人画家。临川新喻(江西省清江)人。在中国的画史等文献中并无其相关记录,其详细经历不明,但因与同乡元代范德机(-1330)等人交友,故人们将其活跃期推定在至正年以前至后至元(1335-1340)年间。图中有“罗氏稚川” 之印(白文方印)。

元 陆仲渊 十王图3幅

绢本着色金泥 挂轴 各纵85.9 横50.8

奈良国立博物馆

十王是在冥界对死者生前行为进行审判的十位魔王,决定着人将转世何方。人们相信只要生前本人或家属向佛向善,死后就免遭堕入地狱的审判结果。这种信仰的正式出现于中国晚唐时期,至宋代广为流传。不仅在中国,十王信仰还被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本图是传至日本的中国制十王图中的三幅,估计原有十幅。三幅之中两幅落有“陆仲渊笔”的署名,由此可知此为作者姓名。陆仲渊同为陆姓,据推测其与在多幅十王图中留有署名的南宋时期宁波陆信忠关系较近,本图的图样也与陆信忠笔下的一系列十王图(法然寺本系统)相似。

与现存的宋代十王图相比,本图的特点是只使用了画面的下半部分,生动的描绘出地狱的各种情景。描绘虽难免粗糙,却是反映当时的信仰状况和陆家画业的重要作品。本图由森村家传来。

元 蔡山 罗汉图

绢本墨画淡彩 113.3×53.9

东京国立博物馆

根据室町时代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蔡山为元代人,但详情不明。本图描绘的是一位拄拐杖坐在岩石上的罗汉,罗汉坐的岩石中暗藏有“蔡山”落款。估计此图原为十六罗汉图全套中的一幅,现存有类似风格的另一幅罗汉图。

画面右下角有足利义直的寄进铭“奉三宝弟子右兵卫督源直义舍入”,据说由足利直义于贞和2年(1346)赠予高野山金刚三昧院。

明 佚名 离合山水图

杜贯道题赞

纸本墨画 各53.6×23.6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是元末明初的米法山水中的知名佳作,因由两幅山水图拼成,故被称为“离合山水图” 。

明 朱端 寒江独钓图

绢本墨画淡彩 171.9×109.0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也是以擅长雪景山水而著称是朱端代表性作品。曾为曼殊院旧蔵品。

明 李士达 竹里泉声图

绢本着色 145.7×98.7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的表现手法细腻精巧,可以说是李士达工笔画中的代表作。曾为桑名铁城旧蔵品。

明 吕纪 四季花鸟图

绢本着色 各176.0×100.8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本图曾为岛津家藏品,是一幅有着历史渊源的作品,据推测吕纪画是经其出身地宁波大批船运传至日本。尤其是大名家喜欢挂在客厅中的大幅花鸟画,对室町时代之后的日本画坛也有重大影响。

明 李在 山水图

绢本墨画淡彩 138.8×83.2

东京国立博物馆

李在是活跃于明代宣德年间(1426~36年)的宫廷画家,福建莆田人,最擅长山水画,被评价为宣德年间仅次于浙派始祖戴进的重要画家。室町时代,日本人雪舟来到明朝拜其为师,李在作为雪舟为数不多的中国画家师傅而闻名。

据中国的画史记载,李在的山水画学自北宋时代的郭熙和南宋时代的马远、夏珪,但现存作品则体现出其在广泛学习米芾、米友仁始创的江南系米法山水等宋元时代多样画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

清 恽寿平 花隝夕阳图卷

24.2×106.1cm

京都国立博物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