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夏至三庚便数伏”,7月11日起,今年的夏季三伏天正式入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在接下来“超长版”40天的三伏天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那么,如何应对天热人体容易出现的不适症状?网上流行的三伏天“养生”法是否有科学依据?盛夏大量出汗后喝冷饮、冰水等是否有健康隐患?三伏天应该如何正确养生……7月10日,新快报记者针对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医专家。

辟谣:三伏天“晒背”养生、多穿衣、不开空调等极端方式不可取

三伏天来临之际,“防暑”“祛湿”与“三伏养生”成了高频词汇,网络上掀起晒背、多穿衣服、不开空调等“养生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指出,多穿衣服、不开空调、在烈日下暴晒等极端方式容易引发中暑,并不建议个人简单粗暴操作,“如果想要晒背这种养生方式,建议选择上午9:00以前,下午5:00以后,温度还未升起来和稍下降以后进行,同时注意防中暑。”


(资料图片)

中医上讲,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上升,同时气血充盈、经络通畅、腧穴敏感,是人体扶阳理气、激发正气的最佳时机。此时以温阳药物驱散体内阴寒之气,将冬季疾病遏制于萌芽,可对防治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吴伟建议,“三伏天‘热养’有助温补阳气、温通经络、驱除寒邪的作用。患有慢性虚寒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三伏贴等,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

提醒:天气炎热 切莫贪凉

“像这样的高温天气,人体可能出现肢体困重、胸闷不适、头晕、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者可能引起中暑、热射病的危急症状。”吴伟指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时间段,北方由于气温高、湿度小进入炙烤模式,而南方温度虽没有北方高,但湿度大,属于蒸桑拿模式。

吴伟提醒道,“天气炎热,大量出汗,适量冷饮可以解暑降温,但不可过量,过量可致肠胃受寒引发胃痛、腹胀腹泻等胃肠疾病;可能刺激胃粘膜,引发胃病,严重者可能引起胃出血。同时饮水注意少量多次,切忌大口急喝水。”

建议:三伏天脾胃最脆弱 饮食清淡多补水宜午休

那么,针对三伏天气候,在未来的40天里市民可以如何调整身体呢?吴伟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方面是注意降温和补水。减少户外活动,适度使用风扇、空调降低室内温度;出汗后注意补水,“天气炎热,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减少运动,尤其推荐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强,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同时游泳期间要注意少量多次补水。”

另一方面,吴伟强调要顾护脾胃、健脾祛湿,“三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这段时间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食疗上选取健脾祛湿祛暑之品,比如红豆、绿豆、薏米煮粥炖汤;还可以备一些藿香正气水。”

“气候湿热,出汗多,易疲倦,胃口差,要注意补充能量。此外,在作息上由于夏季昼长夜短,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中午适当午休,不宜熬夜或过度劳累。”吴伟说。

【三伏天汤谱】

一、防暑

1、咸汤:冬瓜荷叶薏仁汤

冬瓜500克、荷叶50克、薏苡仁50克、排骨250克。

2、甜汤:西瓜翠衣海带绿豆汤

西瓜皮250-500克、海带100克、绿豆150克、陈皮5克。

二、养阴

百合、玉竹、石斛、生地各15克,水煎或茶饮。

三、化湿

陈皮焗茶、生姜茶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刘庆钧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