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河北日报报导,10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和建设美丽乡村为出发点,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截至目前,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受污染耕地全部按农时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全省新增1366个关闭搬迁地块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提前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全省具备条件的村庄实现无害化处理能力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治理率达到40.5%,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沿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管控有力有效,保持了动态清零。
突出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成果不断深化。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建立分类管控清单,全省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比率均为100%。强化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预防,确保企业用地不再新增土壤污染。自2017年动态更新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以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从最初的296家增加到今年的1303家。
突出依法推进,污染地块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对河北省2021年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261个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开展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自今年9月起,对各市通过专家评审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开展省级监督检查,保障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土壤环境安全。完善全省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程序,落实各环节监管责任,确保关闭搬迁地块及时纳入监管。
突出分区分类,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推进。加大污染源排查力度,确保地下水国控考核点位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组织开展化工园区和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研究制定水源地保护、化工园区分类管理措施。积极推进国家试点项目和试验区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创新模式。
突出管理创新,农村黑臭水体管控机制不断健全。提升监管效能,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识别农村疑似黑臭水体,探索建立系统解译、人工识别、信息推送、核查整改的监管机制。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及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增加农村低洼地带、农村涉水企业和涉水活动、农村畜禽养殖场三个排查清单,目前全省累计排查出农村低洼地带1.3万余处、农村涉水企业和涉水活动5000余个、农村畜禽养殖场(户)2.3万余家,以及有水坑塘沟渠、无水坑塘沟渠各2万余个,已全部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突出示范引领,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不断显现。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全省已连续六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稳定在97%、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选取1000个村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实施乡村生态振兴千村示范创建,截至9月底已有957个村庄达到示范村创建指标,64个村庄达到样板示范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