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中国青年网报导,以为动动手指刷单就能获得高额佣金,结果垫付后反被拉黑;以为是高薪“话务员”,没想到竟成为诈骗团伙的“帮凶”……如今,诱导大学生从事非法兼职的套路可谓是越来越深。大学生一旦“中招”,轻则被骗钱“炸号”,严重的甚至会涉嫌犯罪。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起诉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帮助提款转账等犯罪从5年前的137人增至13万人。从起诉人员年龄来看,据最高检2022年数据,30岁以下的占64.8%,18岁至22岁的占23.7%,年轻化趋势明显。
大学生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高校和司法机关又该如何做好防范工作,为学生们筑起反诈的“防火墙”?
如何辨别一份兼职是否靠谱
“受不受骗和学历高低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取决于个人的社会经验、防范意识等。”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表示,这种以兼职为诱导的诈骗手段之所以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主要是利用了他们3个方面的社会特点:一是急于求成、迫切地想要实现经济独立的心理;二是缺乏社会经验,对各类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三是被诈骗后,对一些合理的救济手段缺乏瞭解,或者碍于面子不愿声张。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容易受骗的群体,犯罪分子也因此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骗术。“所以,对于这种针对大学生的兼职诈骗陷阱,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做好事前预防。”
大学生在假期寻找兼职的时候,怎么做才能防范陷阱?李怀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尽量通过一些正规的渠道寻找兼职,包括正规的招聘网站、合法注册的公司平台等。
其次,警惕非法费用的陷阱。对于在工作之前要求缴纳中介费、培训费,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服装费、风险金、报名费等费用的行为,要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