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孩子的生活如同一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也让陪伴孩子的大人回忆往昔、思绪万千。近日,“你的童年,我的记忆——当代摄影中的儿童图像”展览在浦东碧云美术馆开幕。透过过去几十年来的儿童影像,展览不仅让观众重新审视亲子关系,了解儿童心理,并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本次展览呈现了蔡乙荣、胡介鸣、姜健&姜一鸣、陆元敏、雷磊、马良、苏建华、苏晟、王劲松、朱浩等艺术家、摄影家的10组、99件作品。《大众摄影》杂志原编辑苏建华,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拍摄的女儿生活照,是展览中较早的一组作品。观众可看到一名小女孩在游戏、装扮、哭闹、与母亲出行等场景。

“这些照片现在看来没什么特别,但其实是突破了当时儿童摄影的一些惯性思维。”本次展览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表示,在改革开放之初,胶片摄影对普通摄影爱好者是一种经济负担,因此极其讲究色彩、构图。苏建华的这批照片用直接、真挚的情感面对孩子,反映了生活的日常性,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顾铮看来,此次参展作品既是摄影者为孩子们的成长拍摄的记录,同时也是摄影者自己的儿童观、美学观和摄影观的综合体现和追求。艺术家胡介鸣在作品《儿子》中,将瘦小的儿子置于宏阔的城市空间中,呈现了人与城市这个现实世界必然要面对的关系,但也似乎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未来的关注和展望,这件作品也被作为本次展览的海报。

而艺术家朱浩的《十岁的波拉片》,用“拍立得”相机拍摄,定格下一名父亲对女儿成长的个人记忆片段,成为了家庭记忆的珍贵财富。

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我们重审童年,重建童年想象成为可能。上海马良的《青梅竹马》系列,以夫妻各自的童年照片为素材,经过数码技术合成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合影”,以此重构童年,想象亲密关系,编织全新的个人记忆。出生于1980年代艺术家雷磊,受到美术电影的熏陶,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动画形象成为他童年记忆的底色,他的作品《一个人的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以装置的形式对于自己童年记忆的重返和重构。

此次展览部分作品并不是直接以儿童为对象,从社会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是结合了观念摄影的手法就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的作品。来自北京的艺术家王劲松的《标准家庭》系列,虽未直接以儿童为对象,但却将独特家庭形态中儿童的独特生存状态呈现了出来。

作为展览的互动部分,浦东碧云美术馆此前向大众征集童年影像,其中部分照片通过装置作品呈现在展览现场。征集活动随着展期仍在继续,观众也可现场上传分享童年影像,让展览内容得以持续更新。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展期内,浦东碧云美术馆还将邀请策展人、艺术家、评论人等,带来与儿童影像创作相关的多场活动与讲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