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孩子去哪儿”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上海提供的爱心暑托班成了众多家长的“及时雨”,一经推出即被“秒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浦区思源小学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受访者 供图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爱心暑托班点位增开班次。如,徐汇区虹梅街道原定计划开3个班,招收90名学生,但针对家长的诉求,街道又增开了2个班,补充了60个名额。

有的家长表示,今年的爱心暑托班相对往年“秒杀”难度略有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有了数字化的协助以及名额数量有所提升。相比往年,今年上海爱心暑托班的招生纳入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平台,家长可通过“随申办”在线报名。不过仍有家长吐槽,报名时出现页面打不开、信息填完以后就不显示等情况。

8月11日,2023年上海的爱心暑托班落下帷幕。澎湃新闻从团市委了解到,今年的爱心暑托班办班数创历史新高,全市16个区共开设579个办班点,继续实现所有街镇全覆盖,服务小学生近6万人次。

在虹梅街道的爱心暑托班课堂,学生在写作业。澎湃新闻记者 文静 图

家长除了点赞,也有期待

今年上海的爱心暑托班共开设579个办班点,继续实现所有街镇全覆盖。办班周期为每期3周,第一期为7月3日-7月21日,第二期为7月24日-8月11日。各办班点原则上按照600元/人·期(3周)的收费标准和餐费自付的形式向学生收费。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相关费用可适当减免。

“7月3日开班前两日,每个点位都要巡查至少两次。”爱心暑托班教师蔡佳(化名)介绍,其所在办班点的课程来自市、区两级配送课,蔡佳所在第三方作为承接方,负责综合协调各方力量调配班主任、志愿者、活动课程。

该爱心暑托班团队有在编在岗的一线教师、也有大学生志愿者,甚至还有戏剧社、文化团、银行系统等单位工作人员,益智类、文化类课程居多。

记者了解到,上海爱心暑托班办班点通常配备班主任1名,大学生志愿者5名,另配备2名高中生志愿者作为辅助。招募着重面向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教师人群;聘任退休教师、师范生协助托管,在保障托管教师专业性的同时,减少在职教师的压力。

上海团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介绍,自2014年以来,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7万人。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学生孙文龙第一次到暑托班当志愿者,“第一次带着四十多个毛毛头,从来没‘管理’过这么多小朋友,有点累,也是不小的挑战。但非常值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小陶同学认为,在爱心暑托班担任志愿者,收获很大,“我们有80元一天的补贴,还提供午饭,志愿服务结束后可以获得纪念证书,还可以获得社会实践加分,此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获,跟小孩子在一起,自己也变得开心,这个暑假就过得更有意义了。”

对家长而言,爱心暑托班“性价比非常高”,可惜一期只有三周,时间太短,并且每个孩子只能报一期。另外,办班点覆盖面有待扩大,今年最近的点位离自己家也有4公里。

黄浦区一爱心暑托班孩子们正在用餐。受访者 供图

除此之外,也有家长希望,爱心暑托班招收学生的范围是否能再大一点,正在“幼升小”或“小升初”学生也能覆盖到。

家长黄女士表示,自己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宝今年刚从小学毕业,二宝今年九月将读三年级,按照爱心暑托班的标准,只有二宝符合爱心暑托班的招生条件,大宝只能送去外面机构办的暑托班。家长李先生也有同样的烦恼,他原本以为,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儿子可以在爱心暑托班度过暑假,但所在街道的爱心暑托班不接受正在“幼升小”的学生。

根据上海团市委发布的爱心暑托班招生标准:原则上目前在本市小学就读的学生只要愿意都可以报名参加,先到先得,无户籍限制,不接受“幼升小”的学生。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部分街道在招生简章显示,除了“幼升小”,“小升初”的学生也不接受。

静安寺街道发布的爱心暑托班招生简章。微信公众号“同心家园”截图

还有家长提出,上海中小学生晚托的课后服务已经从小学生延伸到了中学生,爱心暑托班的学生服务范围能否也覆盖中学生,至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能覆盖到。

爱心暑托班之外的选择

爱心暑托班只是其中一个选择,并且名额有限。没有报名的孩子怎样安排暑假呢?记者梳理了以下几种情况。

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帮忙照看。家里没有老人帮忙的,有的家长只能把孩子带到工作单位,部分公司比较人性化,专门辟出一个场所,让孩子们学习、休息。可大多数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家长们忙着工作,调皮的孩子可能还会打扰到他人办公,影响办公秩序,为此,也有公司不允许员工带孩子上班。

也有条件殷实的家庭给孩子请了家教或保姆,白天全天帮忙在家照看孩子,但家里多了陌生人,还是不太放心,家长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监控。

有的家长图个省心,把孩子送到机构办的暑托班,但大多数孩子缺乏自律性,写作业时容易开小差,需要有人在旁督促,而老师通常要负责多个学生,不可能只盯着一个,效果也因人而异。

近年来,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营费用不菲,热度颇高。

《法治日报》在报道中援引相关数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

然而,上述媒体调查发现,研学市场繁荣的同时,随着大量营利性机构介入,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包括收费缺乏统一标准、研学课程质量不佳、研学机构资质欠缺、学生安全无法保证等。乱象背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的“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让不少学生家长望而却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双减”推行以来,学科类的培训机构不能在寒暑假、节假日以及双休日开展培训,孩子的假期怎么安排?这就更需要政府支持,包括推出公益的暑期托管,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招募志愿者,组织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参加。

在他看来,孩子的假期如果仅仅靠家长安排,选择有限,要么把孩子放家里,要么带去上班,或者参加价格不菲的研学团夏令营等,但都不算最优方案。如果政府部门来统筹,以社区为单位,可以给孩子开辟更多有意义的假期去处。

熊丙奇表示,目前看来,政府和社区已推出的托管服务,覆盖时间、覆盖范围、活动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拓展提升。此外,托管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专兼职相匹配的志愿者及师资队伍,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也能让家长安心和放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