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平安村,电力人员正在进行不停电作业,为该村养殖业送上动力电。平安村村支书武明胜高兴地说:“这几年供电部门给合作社帮了很多大忙,解决了很多难题,这回新增变压器更是一分钱没花,真是太感谢了!”
【资料图】
长期以来,国网长治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兴村富民新路径,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电力保障,产业发展动力足
平安村源田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产业车间,智能化鸡舍里自动温水装置、温控、风控设备等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穿梭其间,释放着新春的朝气。“两三个人就能负责10万只鸡。”平安村源田养殖专业合作社员工李占南对现如今的工作十分满意,“智能化管理,每天大多数时间是在监控室里观察各项数据是否正常,在固定时间启动自动投喂、自动打扫卫生,干净、高效,又简单又能养出高质量的肉鸡,这一切都离不开电。”
据了解,根据该合作社的用电需求,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开通用电报装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专属客户经理服务,为养殖场量身定制专属的“全电养殖”电能替代方案。建设初期,该公司为养鸡场架设导线180米,新增一台160千伏配变。随后,又借助鸡舍屋顶安装400千瓦光伏发电站,新增一台315千伏配变,光伏发电每月发电量5万度,不仅满足养鸡场不间断用电的需求,还实现剩余电量上网,为村里带去增收项目。
随着养殖基地发展步入正轨,2022年,平安村以肉鸡养殖场为依托,建成有机肥加工项目,年处理养殖废渣1万余吨,生产有机肥5000余吨。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去年11月,平安村依托李家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又投资300万元对闲置的润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组,打造食用菇种植基地,年产菌棒65万棒,新建出菇棚12个、智能化育菌棚10个及950立方米的冷库。
在了解到该村新的用电需求后,2023年春节刚过,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就积极主动服务,为客户建立和实施“小微企业”档案,并投资19万元新建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新架设高低压线路0.5公里,为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电力,实现小微企业“零投资”。
“一条‘养殖+种植+有机肥生产加工’的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链起了一个乡村振兴的良性生态,同时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村里靠肉鸡养殖场每年实现增收30余万元,有机肥项目每年可实现增收25万元,食用菇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武明胜说。
“绿色”动能,“颜值”经济双“丰收”
3月16日,长治地区气温骤降,漫天飘雪。国网长治供电公司龙泉镇供电所工作人员推开村民李淑英家的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据悉,李淑英家是当地第一批“煤改电”的村户。
“以前用煤锅炉时,都不敢常开窗,灰尘特别大。改成电暖气就不一样了,干净且方便使用。”谈起供暖的新变化,李大妈笑意盈盈。她家30多平方米房间内,装有两台储能式电暖气。去年冬天,屋外气温零下10℃时,室内温度能达26℃左右。李大妈告诉工作人员,按每天用9个小时算,两台电暖气一天差不多50度电,享受补贴后,600多元就能过冬,跟以前烧煤的费用差不多。
从每年供暖季来临前到整个供暖季结束,入户走访几乎是供电所人员每个月都要完成的任务。今年,他们不仅要开展冬季安全用电宣传活动,详细介绍“煤改电”的各项举措,而且还义务帮助用户检查电采暖设备情况,征集用户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更好地为民服务。
同一日,该公司故城供电所人员来到李家山光伏发电基地,检查发电线路,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指导客户做好安全用电工作,确保光伏发电安全措施到位、运行可靠。“这些光伏蓝板板可是贫困户的‘阳光银行’,供电公司经常帮我们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还提醒我们设备运行的注意事项,可帮了我们大忙了!”李家山村村支书段青书表示。截至2022年底,仅武乡县光伏受益发电用户就达524户,共结算上网电费及补贴5465.86万元,全部实现100%电费结算及付款到位。
光伏电站、现代农业设施、全电厨房……大批电能替代项目正在加快推动农村用能转型升级,“绿色”电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为“美丽乡村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
“电力书屋”,精神食粮到家户
“如果想要借阅,只需在登记本上填写借阅日期、图书名称和借阅人姓名,就可以把心仪的图书带回家阅读。”该公司黄崖洞供电所所长赵灵文介绍,只要居民有需要,可以随时到书屋借阅图书。
据了解,黄崖洞“电力爱心书屋”是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建设的首个爱心书屋。此次共捐赠图书8类1000余册,涵盖农林、畜牧、水产、养殖、历史、人文、教育、电力等多个领域。书屋的日常运营由黄崖洞供电所代为管理,通过办理图书借阅卡,免费向村民开放,后期将陆续增加上网、观影等功能,力争为黄崖洞镇村民打造一个集图书阅读、文化交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
“这里能看书、听所里的同志讲政策,能跟大家一起聊新鲜事儿,冬天暖气还足足的,是个好地方。”东崖底村村民老郭就是这里的常客,从去年冬天开始,雷打不动的每晚总要到书屋里找几本关于书开阔一下思路。“看了很多养殖类的书籍,今年想着尝试养殖业,开春先整3头猪崽子练练手。”这不,刚学习完毕,老郭就和别人说起了自己来年的打算。
“在书屋学的都是新知识,在这儿总能找到工作中的难题答案。”国网长治供电公司黄崖洞供电所职工李文俊接起了话茬。“每次参加安全类考试,我总要提前到这里学上两天,肚中有货,心中不慌,考试才有底气。这里的书内容丰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爱心书屋俨然成为职工李文俊的“充电站”。
如今,书屋每天接待的人数从之前的几个人到现在的20余人次,也常因座位有限,村民大多自带板凳前来。村民大多喜欢待在书屋,享受安静清雅的读书环境。
爱心书屋的建立,不但成为国网长治供电公司职工的“加油站”,更为以黄崖洞供电所为中心半轴的四个邻村村民提供了吸收知识的平台,村民借助这样的图书借阅场所,提升了整体的精神风貌。乡村振兴,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以阅读为抓手,充分发挥爱心书屋的功能,不断有效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真正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面向未来,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将坚持电网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协同,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