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一名女子发视频吐槽高铁上全是孩子的吵闹声,没想到,评论区却遭到网友“炮轰”。


【资料图】

有网友批评女子的言论太刻薄,“小孩子都是正常音量,没有追逐打闹,没有踢你座位,这也能碍着你?建议买一等座,或者不要出门。”

也有网友指出,不要用成年人的出行礼仪去要求几岁幼童,而对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再三忍让。

有网友甚至直接将拍摄者举报,认为她侵犯了儿童的肖像权,很没素质。

社会对儿童越来越不宽容了?

近年来,有关公共场所的“熊孩子”行为持续引发争论。在高铁、地铁、餐厅等封闭空间内,儿童大声嬉笑、哭闹等行为引发路人的反感指责,继而引发路人乘客与孩子家长之间的骂战。这种“经典剧情”频繁上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网络舆论场的“流量密码”。

支持路人的声音认为,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公共礼仪,出行的家长有义务管住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经常长途通勤的人来说,想要休息的时候听到车厢里小孩尖利的吵闹声,心情简直要崩溃。”有网友分享自己出行的经历。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哭闹嬉笑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要求低龄儿童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对带娃家长过于严苛,“谁还不是从孩子长大的,真以为你小的时候不‘熊’吗?”

这种对于儿童吵闹的过于严厉的指责,可能来源于一种名为“厌童症”的心理现象。“厌童症”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

“儿童没有儿童可以释放天性的场所,成年人也找不到成年人可以完全安静放松的休闲之地,大家这样摩肩接踵地挤在一起,推搡、咒骂、疲惫。”有文章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心理状态。现代社会公共资源紧张,人人都感到焦虑、不愿再宽容别人,特别是“熊孩子”们。

韩国是厌童现象非常严重的国家。在韩国,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店铺张贴“禁止儿童”(No Kids)的标签。据报道,韩国已经有大概542家禁儿童的店铺,这还不包括酒吧这类本身就不允许儿童进的地方。

针对韩国这种对儿童的歧视现象,专门研究韩国文化的延世大学教授,邦妮·蒂兰(Bonnie Tilland)曾表示:“二三十岁的韩国人,普遍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空间概念,他们越来越难以忍受身旁有吵闹的孩子或老人。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偏狭(intolerance)——公共场合如果出现和我身份不一样的人,我不会选择包容他们。”

邦妮·蒂兰还认为:“传统观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各安其位’,对母亲来说,就是好好在家带娃,而不是参与公共生活。这无疑又加强了这种偏狭,也是年轻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如果韩国要解决人口问题,就必须审视这种心态。”

在国内,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支持一定程度上在公共空间与儿童“隔离”。此前南京发布做过一项关于“你支持火车设儿童车厢吗”的投票。结果显示,91.4%的人支持设置儿童车厢,仅3.7%不支持,4.9%的人选择观望。

但是设立所谓的专门空间或许并不是最优解。有媒体评论指出,设立“儿童车厢”不利于资源的公平分配。“在部分网友眼中,只要开辟专用车厢,便能将‘好’与‘坏’隔离,进而解决问题。若照此思维,又是否可以设立‘老年人车厢’‘残疾人车厢’呢?”

一个过度敏感紧张、缺乏包容的社会,最终伤害的是每一个人。与其将所有“不乖”的孩子拒之门外,不如考虑提高社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让儿童充分接受公共礼仪的训练,在宽容的环境中学会成长。

南方+记者 吴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