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南州的种植基地、门诊病房、生产基地、实验室……来自现代农业、医疗卫生、工业能源、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开讲座、看门诊、进课堂、下田间、搞种养。


(资料图片)

7月18日至21日,2023年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专家团赴贵州省黔南州,组团式开展为期4天的对口定点帮扶活动,踏访8县(市),激活乡村振兴“智力引擎”。

从2014年开始,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工作职能优势,组织高层次人才赴黔南州,广泛开展产业合作、教育培训、人才交流、经济贸易合作等,展开了一段跨越十年的智力帮扶历程,助推黔南州跨越式发展。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现代农业组专家下沉到田间地头,对大豆、中药材、选种饲养、食用菌等产业发展进行实地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就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黔南发展特色产业。

7月19日下午,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绍力在瓮安县金竹村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开展服务指导交流 。通讯员供图

在瓮安县,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绍力,广州市从化区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武盛等专家一行深入多个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综合分析,专家认为黔南州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发展珍稀食用菌产业,虽食用菌产业在黔南州发展得比较晚,品种相对单一,但发展空间很大,是效益明显的好项目。目前,黔南州已有香菇、灵芝种植基础,可以进一步完善技术、提升品质,结合美食、研学、旅游等打造食用菌生态产业链。听了专家细致的市场分析和专业指导,受援需求单位表示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独山县马尾镇2017年引进罗汉果种植,受到县政府大力重视。先后引进两家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通过给予种植户种苗、肥料及物资直补的形式,大力带动村民进行罗汉果种植。目前,独山县罗汉果种植达3万余亩。

广州大学研究员张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员沈奇等专家一行对独山县罗汉果产业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麻尾镇南门村的座谈会上,专家为种植户“传经送宝”“把脉问诊”,针对罗汉果花叶病、套种难题提出了专业意见,强调重视罗汉果育苗,加大育种投入,并建议尝试罗汉果和紫苏套种。在专家的帮助下,当地将进一步支持加强种苗繁殖及品种培育的力度。

医疗帮扶让群众更有“医靠”

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群众迫切的希望。医疗卫生组专家分赴黔南州人民医院、罗甸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在妇科、肿瘤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坐诊、带教。通过调研座谈、技术指导等形式,专家在加强技术支持、推进科室共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7月20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钟冬梅在罗甸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通讯员供图

7月20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张建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钟冬梅赴罗甸县人民医院召开座谈交流会,并到医院住院部和门诊开展业务指导、查房坐诊等工作,对科室医生进行相关医疗技术指导。

对此,罗甸县中医院建议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让罗甸县真正学会先进地区临床经验,更好服务病人病情,并邀请钟冬梅医师在退休后,到医院当专家坐诊或开展定期业务指导讲座。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文化旅游组专家一行来到荔波县大小七孔、瑶山古寨景区调研指导,为当地旅游发展找路子、找法子。

专家围绕景区规划、业态布局、产品打造等与当地进行座谈交流,在学生研习、培训等合作项目上有了进一步的交流意向。

7月20日上午,广州大学副教授李晓莉到黔南州文化馆座谈交流开发数字文化馆产品经验。通讯员供图

深入荔波县瑶山古寨帮扶时,广州大学副教授李晓莉从荔波旅游景区品牌特色打造、推动景区与当地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指导。李晓莉教授到黔南州文化馆座谈时,分享开发数字文化馆产品经验,围绕数字文化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传播的新定位、新价值,开发文化空间的新功能等内容进行交流指导。

通过本次帮扶活动,黔南州当地各需求单位与帮扶专家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系模式,部分需求单位与专家达成进一步的合作意向。据统计,在本次活动中,14名专家赴项目点共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71场次,开展现场考察、技术指导53次,提出指导建议67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7个,指导、看诊约100人次。

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好黔南州智力帮扶工作,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应用,带动两地共同发展,拓展出更为广阔的互利共赢空间,书写广黔协作新篇章。

文:张易秋

通讯员:田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