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饱受争议,日本最终还是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北京时间12时),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首次排海合计将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海洋连着陆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面对可能出现的核污染风险,广东海洋安全如何保障?海洋产业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吃海鲜还安全吗?针对社交媒体讨论的“囤盐”,有必要吗?
(相关资料图)
如何守护海洋安全?
正组织今年度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首先需要指出,关于核电站排水这一概念,应区分正常排水和排放核污染水。
核电站正常排放的水包括工业排水、地面排水和淋浴洗衣排水,属于正常运行排水,这些排放要经过严格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向大海排放。
而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是发生过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后产生的,主要有三个来源: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防止堆芯熔毁而注入的水、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
可见,这些水与堆芯直接产生接触,与核电站正常排水极不相同,所含的放射性核素更多。
目前,福岛核污染水中可能含有氚、锶-90、铯-137、钴-60、碳-14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对生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更为严峻的是,以目前的技术对很多核素无法处理。
“放射性核素和一般的毒性物质不同,最大的问题是目前人类没有科技手段将其消除,只能经过很长时间等待其衰变。”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陈志东介绍。比如,在核污染水中,锶、铯等可以分离出来,但氚还无法分离。同时,核辐射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显现,长期影响究竟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进行监测、评估,目前无法判断。
更为严峻的是,经过海洋环流的影响,核污染水将很快扩散。此前,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结果显示,从核污染水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就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美国和加拿大在3年后沿岸海水也将受到影响。
面对核污染水可能出现的威胁,我国已经行动。
今天,生态环境部表示,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据了解,广东也一直对近岸海域和核电周边海域开展常态化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当前,生态环境部按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海洋养殖影响几何?
粤企已采取行动
随着核污染水入海,日本的水产品首当其冲。8月21日,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对排海的立场不会改变。
同时,全球渔业也将遭受冲击。海洋生态相互关联,物种迁徙和生态链的中断可能对跨国渔业造成连锁反应,甚至影响到沿海国家的食品安全。
目前,日本核污染水到达我国仍需要一段时间,但对于其可能对海洋养殖造成风险的讨论一直持续。
核污染水排海正在影响海洋渔业的预期。
“早在日本决定排放核污染水之初,各国的农业、渔政等部门及从业者就已表现出非常悲观的态度。”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委会副主任周卓诚表示,除了直接危害相关的渔业捕捞、养殖及加工零售等产业外,事件还将加剧全球消费者对来自太平洋受影响地区的水产品、水产加工品的不信任,这样的沉重打击下,相关水域的产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核污染水排海还将增加海洋养殖的成本。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对海洋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会使一些海洋物种病态、消失、灭绝,这对于国内海水养殖行业来说都是担忧。”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金鲳鱼分会秘书长周剑熙指出,这可能会降低养殖成功率,公众对海洋类生物产品的消费也会减少。
目前,部分海水加工企业已调整进口原材料的产地(海域),同时也会减少海外订单,这些都将大幅增加海产品生产成本。另外,这也将增加海洋捕捞企业的远洋成本。
农业农村部今天也表示,将严格按照水产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国家标准,加大对海洋水产品核污染风险监测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密切关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海洋渔业可能造成的危害,保护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分量。针对核污染水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少广东水产养殖企业已陆续做出应对。
国联水产近日表示,公司已做好日本核废水排海的相关预案。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该公司暂未产生影响,公司国际采购的原料主要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采购地区以南亚、中东地区为主,并且近年来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采购逐步减少,牛蛙、鱼类、小龙虾等预制菜产品也均为淡水产品。
还能愉快地吃海鲜吗?
部分商家已选用其他海鲜替代日本水产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也引发了公众对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广泛担忧:我们还能愉快地吃海鲜吗?
海关总署8月24日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全面防范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此前,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已经宣布,8月24日起禁止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等进口。
在广东,不少商超和日本料理店也表示,目前已选用其他海鲜替代日本的水产品。
“我们自上月起,已全面停止使用日本进口食材,转而选择使用新西兰、挪威、西班牙、澳洲等国家的海产品,也在增加国产海鲜的使用,同时会主动告知客人来源地,打消他们的疑虑。”春夏日本料理店负责人说。
此外,岚山日料、“半藏”、摩打食堂等日料店也发布公告称,将全面禁止进口日本食材。
“目前,我们店铺没有销售日本产的生鲜及水产品。在售的进口预包产品均按照政府相关要求,进口证明、卫生检验检疫、产地证明及核辐射证明等资质齐全,可以安心购买,后续将严格按照政府最新政策执行。”广东永旺天河城商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叮咚平台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在架进口商品,均是国家允许进口、有相关合格证明的合规产品。目前正梳理最新政策法规,为未来品控工作做好准备。”
此前,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表示,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中国海关一直高度重视事故导致的日本输华食品放射性污染问题,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并及时应对,严防存在风险的产品输入。
该负责人表示,鉴于日方在排海的正当性、净化装置的可靠性、监测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海关将保持高度警惕,视事态发展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中国消费者进口食品安全。
“囤盐”有必要吗?
广东储备充足,不必效仿
此次核污染水排海也再度将盐炒热,韩国、日本等部分海外市场出现食盐抢购现象,国内一些社交媒体和微信群中也出现关于“囤盐”的讨论。
食盐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其中,海盐在广东食盐市场中占据超三分之一份额。那么,“囤盐”有必要吗?
“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广东盐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省、市两级食盐政府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10.8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保障食盐充足供应。
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自日本宣布试运行排放核废水后,我们已对广东省主要海盐生产工区的海域海水及生态海盐进行了α、β放射性项目的第三方送样检测,结果显示,目前的广东海盐是安全的。”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粤盐将持续密切关注国家及广东省环保部门公布的海水水质信息,对广东海水定期进行放射性元素送检,并严密监控盐产品是否受污染的情况,保障广东盐业食盐产品的质量安全及供应安全。
【撰文】话题研究员 张子俊 袁佩如 肖文舸 陈薇 邵一弘 宾红霞 唐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