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喝几杯咖啡?研究显示,在一二线城市的带动下,咖啡消费浪潮正在逐步辐射至三、四线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多咖啡馆的上海算得上是“中国咖啡消费之都”,咖啡消费额遥遥领先其他城市,杭州、苏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则以极快的增速在追赶。在这背后,一个蓬勃的咖啡产业正在崛起。

8月4日,在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式上,阿里新服务研究中心联合饿了么、天猫咖啡共同发布《中国咖啡新浪潮——2022中国咖啡产业发展报告》(关注阿里研究院,回复“咖啡”,获取报告原文)。报告显示, 中国咖啡市场正在高速发展,不断涌现的新企业正在推动产品品类多样化、品牌本地化和营销线上线下融合,反映出中国咖啡消费日常化、刚需化的消费新浪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3817亿元,同比增长27.2%。到2025年,这一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中国2021年咖啡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到12.28万吨。尽管中国咖啡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但庞大的市场基数和惊人的增速证明了市场潜力。根据天猫和饿了么的数据,2021年中国线上咖啡消费群体是2019年的1.5倍。

巨大的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入局中国咖啡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现有咖啡相关企业15.9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企业2.59万家,同比增长12.5%。换句话说,在2021年,平均每天就有70家咖啡相关企业注册成立。

2021年,星巴克中国一年新开咖啡馆1000多家,总量达到5500家。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皮爷(Peet’s Coffee)和加拿大Tims也都在中国迅速扩大门店规模。与此同时,一众国产咖啡品牌涌现,瑞幸咖啡在门店规模上已经追上星巴克,Manner、Nowwa、M Stand等后起之秀不断崛起,本土品牌迎来迅猛扩张期。另外,中国邮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仁堂、万达、运动品牌李宁等传统行业巨头也都看好咖啡行业前景,纷纷跨界售卖咖啡。

报告发现,在新的消费浪潮下,中国咖啡市场正呈现一些新趋势。首先,咖啡产品种类愈发丰富。人们对咖啡的认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速溶咖啡粉,研磨咖啡、便捷咖啡、即饮咖啡、现磨咖啡等种类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胶囊、挂耳、浓缩液和冻干等品类顺应了消费者不断升级的要求。另外,咖啡机、磨豆机、咖啡壶等用具的销量也在迅速提升。

其次,国货品牌在咖啡市场逐渐崛起。国产咖啡豆品牌2021年市场占比首次超过一半,销售额五年复合增长率是国际品牌豆的1.6倍。国产咖啡品牌迅速崛起,三顿半、隅田川、永璞进入咖啡及相关产品销售额前十。

第三,电商平台咖啡相关产品销售额迅速增加,助力咖啡市场不断扩大。相比2016年,2021年电商平台咖啡产品销售额提升350%。在电商平台,增长最快的品类是以挂耳咖啡、咖啡液、速溶咖啡为代表的便捷咖啡。

最后,咖啡品牌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全域融合”,外卖、到店自提、电商零售等新场景和渠道纷纷涌现,为整个餐饮行业数字化树立了优秀典范。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咖啡市场不断增长扩容,咖啡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距离正越来越近,咖啡消费呈现日常化、刚需化的特征。

从消费地域上看,拥有世界上最多咖啡馆的上海算得上是“中国咖啡消费之都”,咖啡消费额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在咖啡消费人群占比中,上海同样位列第一。

由“赶时髦”到“咖啡续命”,年轻消费群体已逐步养成喝咖啡的习惯,现磨咖啡变为“日常饮品”。从消费人群上看,尽管由80后、90后组成的Y世代仍是消费主力,但00后的Z世代已经对咖啡“习惯成自然”,消费金额占比达8.6%。从性别比例上看,25~40岁年龄段的职业女性是咖啡消费的绝对主力,推动女性在现磨咖啡领域消费占比升至65%。

海派作家张爱玲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别人看我翻海明威的小说,以为我和他一样喜欢美式,其实这是误解,我喜欢喝奶咖,最好放低脂奶,这样奶腥气少些。”生动的文字一下子就还原了海派文化对于咖啡的熟悉和喜爱。如今,以上海这座咖啡馆之城为代表,中国的咖啡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重装上阵,创造了新的咖啡日常,也创造了新的行业赛道。

END

编辑 | 斌卡(转载及媒体合作请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