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句话表达了王勃人生无常,怀才不遇的愁苦。

这句词中的“难封”描述的乃是汉朝被誉为“飞将军”的李广,只不过为汉朝立了赫赫战功之后,一生都没有被升官加爵,这才有了“李广难封”的典故。


(资料图)

西汉初期,朝廷对北方的强敌匈奴一直以来都卑躬屈膝的用“和亲”的方式来维持北境的安定,免于匈奴的进攻。

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从军抗击匈奴,也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积累下了战功,逐渐从军中中郎将晋升为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时期由于频繁对匈奴出兵李广也得以再次率军出击建立军功,被封为骁骑将军。

后来李广又被封为前将军以及一郡之太守,而且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他在后世王朝中,也受到了诸多帝王的推崇,唐德宗时期,他被列入“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又被追封为怀柔伯,再次进入武庙受人供奉。

但汉武帝一向赏罚分明,为何李广在汉武帝手中却没能受封爵位,这让后世史学家十分不解。

生不逢时,年轻未能封侯

李广出身于陇西的名门望族,他的祖上乃是秦朝名将李信,这让李氏家族一直以来就以武学为主,均以参军报国、杀敌建功为抱负,李广身为将门之后亦不例外。

李广从小就在骑射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身体素质非常强劲,史料记载他“双臂如猿”,天生就是射箭的好料子。

现实也的确如此,李广在少年时期就成为了陇西一带远近闻名的骑射高手,要知道骑射对于当时的汉军将士来讲是一个高超的技能,匈奴正是仰仗着骑兵的强劲才能多次大败汉军。

当年驻守边关死在匈奴骑射之下的汉军将士数不胜数,骑兵也就成为了汉军与匈奴人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广也毅然决然的决定参军入伍,以此来报效国家。

公元前166年,匈奴骑兵再次来犯萧关,年仅15岁的李广在他参军的首战就在马上实现了百射百中的傲人战绩,令来犯的匈奴骑兵望而生畏最终落败而逃。

首次出战就立下了如此战功,这使得汉文帝直接擢升年仅15岁的李广为中郎,不久升为常侍,深得皇帝欢心。

按理说,皇帝发掘了这样一位战争性人才必将会让其继续担任将军在外出征,这样不仅能抗击匈奴,还能为其积累战争经验。

但由于当时的局势所迫,李广并没能在外策马杀敌、建功立业。

这是因为当时的汉朝初立,国家还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匈奴作为北方的强敌也时刻让汉朝所忌惮,因此在汉朝初期实行的都是休养生息的政策,面对匈奴也是利用和亲政策来换取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平,让汉朝得以稳步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汉朝想要主动出击匈奴基本是不可能的。

匈奴对汉朝一直以来也是以战略进攻的姿态来迫使汉朝一直防守,李广也只能在匈奴来犯之际率兵抵抗出击,而且还必须张弛有度,不能率军追击匈奴,更别说能够主动出击,建功立业了。

年轻的李广也只能在猎场之中骑马射箭,将原本该射向敌军的箭统统都射向了围猎场之中的野兽,这让李广十分憋屈,但在国家大事面前却又无可奈何。

就连当时的皇帝汉文帝都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意思也是在为李广感到悲叹,说李广生不逢时。

倘若李广生在汉高祖刘邦时期,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建立军功,一个小小的万户侯一定也不在话下,只可惜生在了现在这个无力与匈奴作战的时代,实在是一个悲哀。

这导致李广的巅峰时期就这样消磨在宫墙之内,也没能有机会建立军功,更别说能以此来受封王爵了。

因此,生不逢时就是他不能封侯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绩平平,不入武帝之眼

汉武帝即位重掌大权之后,面对文景之治过后府库充盈的状态,从小见识了无数汉朝对匈奴卑躬屈膝的场面,心中早就对匈奴深恶痛绝。

因此汉武帝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备军务,全国上下都为主动北伐匈奴做准备。

李广此时早就已经不复青春,但作为过去被皇帝嘉奖、而且还被匈奴誉为飞将军的老将,汉武帝仍旧对他委以重任。

让李广率军出击匈奴,并以此展现此时的汉朝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只会用女人换和平的汉朝了。

只可惜重返战场的李广再也没有了以往的英勇,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第一战,李广就打了一个全军覆没的战绩,不仅令老将李广十分耻辱,也让汉武帝十分恼火。

而作为后辈的卫青在首战中就奔袭千里直捣龙城,被誉为真正的龙城飞将,这么一相对比,老年的李广也没能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卫青

再后来第二次出战匈奴时,李广率领大军连匈奴人都没有找到,最终只能无功而返,这对于李广来说又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

李广再一次率兵迎击匈奴时,却再也不能担任主将,而是作为配合卫青行动的将军,来牵制匈奴部队。

这一次尽管成功牵制了匈奴,但是自己也死伤无数,导致李广也未能立下战功。

而李广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击匈奴,也未能完成他毕生的夙愿,在这一战中,李广率领大军在漠北草原还迷了路,延误了战机,最终李广愤懑自杀,结束了他打了一辈子匈奴最终却也没能封侯悲惨的一生。

汉武帝作为一个杀伐果断,英明神武拥有雄韬伟略的千古帝王,需要的并不是李广这样只会防守却不能率兵出击的将军,汉武帝想要的是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敢想敢为的少年英才。

卫青第一仗就直捣龙城,挫败匈奴的锐气,振奋了汉军军心。

而霍去病的首战仅仅率领800名骑兵就在满是匈奴骑兵的漠北草原上横行,俘虏了很多匈奴士兵以及牛羊物资还有匈奴王公贵族,

霍去病

更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因此在霍去病得胜归来之后,汉武帝直接将霍去病封为冠军侯,以此来彰显霍去病勇冠三军的勇猛。

但李广的一生,大多都以防守为主,而且主动出击还战绩平平,自然是受不到汉武帝的重视,入不了汉武帝的法眼,也就注定了他终生不能被授予爵位。

尤其是像卫青,霍去病这两个被誉为西汉的“帝国双壁”横空出世以后,李广能够建功立业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在卫青,霍去病两人耀眼的战绩衬托之下,李广更加显得平平无奇。

因此,不能入汉武帝法眼亦是李广没能封侯的原因之一。

渴望升官,政治觉悟过低

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这也是一场藩王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战争。

李广在此战当中也是奉汉景帝之命带兵出征,以此来镇压七国之乱。

李广率领中央军与叛军在昌邑作战时,李广表现异常勇猛,不仅带兵击溃了叛军,还一举砍断了叛军的军旗,这是一份十分大的功劳。

毕竟两军交战时只有全面击溃敌军才有可能斩断对方军旗,还能使叛军军心溃散,因此李广作为主将斩断敌方军旗是一件莫大的功绩。

李广立下了如此功绩,而且作战异常勇猛,凭借此功按理说班师回朝之后李广一定会被封侯,

但是一件事情确令他抱憾终身,这件事情就是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

在李广班师回朝的途中遇到了梁王,梁王一直以来都是皇位的觊觎者,现在正好趁着七国之乱拉拢那些立功的将军,为自己以后能够登临帝位积攒力量,李广刚刚立下战功,而且他对于职位的高升非常渴望,对于梁王来说他就是最好的人选。

因此李广在受到梁王接见的时候,就非常高兴的接受了梁王所赐予的将军印,李广与梁王之间的这一举动也让汉景帝得知。

要知道尽管梁王和汉景帝是兄弟,但是对于天家皇位而言,骨肉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此李广的这一举动,在汉景帝看来无异于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是已经成为了梁王这边的势力,

正因如此,李广再次受到了汉景帝刘启的猜忌,彻底与自己的封侯之路擦肩而过。

李广这一举动无异于是卷入了皇位之争,而且身为一位将军本就身份敏感,只能说李广自己错过了自己的侯爵之位。

因此,政治嗅觉不够敏感也成为了他无法被封侯的重要原因之一。

纵观李广的一生,前期英勇却没能有机会建立功勋,后期汉武帝执政终于有了率军出击的机会却错过了自己最好的年华,他的一生充满了遗憾,以至于后世人也对他十分惋惜。

正因如此,后世帝王才在他死后满足了他封侯的夙愿,只可惜他在世之时无法如愿,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有,实在令人惋惜。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