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正妻为什么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而不是第一武将徐达的女儿徐氏呢?


(资料图片)

常氏和徐氏

众所周知,老朱和开国功臣们多有儿女姻亲往来,这是一种笼络功臣的政治需要。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开国六公爵,但不管是在功劳,还是在资历上,徐达都是要超过常遇春很多的。既然老朱对儿子朱标非常宠爱和重视,太子朱标大婚,老朱为什么不给朱标选徐达的女儿呢?

老朱为儿子和功臣联姻剧照

昨天淮下书生刷到这么一篇文章,文章说朱标之所以不娶徐达的女儿,是老朱为了平衡手下势力,为了压制徐达,为了不让徐达为首的淮西集团过于强大。并说常遇春能力在徐达之上,和常遇春联姻就是为了压制徐达。

网络解释

首先,淮西集团的首领是李善长,徐达虽然属于淮西集团,但人家很智慧,不屑于和这帮淮西勋贵结党往来,早早就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李善长推荐胡惟庸

后来李善长推荐的代言人胡惟庸曾试图拉拢徐达,徐达“深嫉其奸邪”而向老朱揭发胡惟庸的种种行径。胡惟庸得知后大怒就准备加害徐达,他贿赂徐达的守卫福寿,以此算计徐达,结果福寿把胡惟庸告发了出来。可以说徐达不但不结党,反而不大看得起淮西集团那帮人,这也是他能够善终的原因。你怎么能说以徐达为首的淮西集团过于强大呢?

明史介绍胡惟庸谋害徐达

其次,常遇春的能力不可能在徐达之上。徐达更多的是操控战局的帅才,而常遇春更多是攻城拔寨的将才,徐达是硬弓,常遇春就是利箭,而老朱则是那个拉弓射箭的人。即使在明初北伐中,徐达也是主帅,而常遇春是副将。

拉弓射箭

因此,什么平衡手下势力就是胡扯。淮西二十四将出身的徐达不管是资历,还是功劳,都是半路投靠的常遇春比不了的。

徐达和常遇春北伐

那么朱标娶常氏而不是徐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年龄问题!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常遇春投靠朱元璋,朱标和常氏也在当年出生。前面讲过,朱标降生,老朱初为人父无比兴奋,高兴地在一块石头上刻下一行大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从此对朱标寄予厚望。这种情况下,爱子心切的人往往会半开玩笑、甚至正式地给自己儿子找个同龄女孩结个娃娃亲。很明显,同年出生的常氏是最合适的。

常氏

《东宫妃常氏圹志》记载:“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实为开国元勋,女曰某,与储皇同年,爰自襁褓,即结姻好之约。”也就是说常氏和朱标同年同岁,还在襁褓中时,他俩就结了婚约了。

《东宫妃常氏圹志》

你小时候,你爸妈有没有和别人也有过这样半开玩笑式的约定呢?而徐达长女七年后的1362年才出生,很明显娃娃亲轮不到她,或者说她出生前,可能娃娃亲都定完事了。

徐氏

另外,朱标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大婚的,此时他和常氏都是十七岁,符合古代婚配的年龄段!而当时徐氏虚岁才十岁,也就是现在讲的九周岁。古代就算再早婚,九周岁也是不合适的,何况是帝王家。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老朱所有儿子结婚时的年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老朱全部儿子

也就是说,朱标大婚的时候,徐氏还是小屁孩呢!太子大婚总不可能等你长大吧!所以淮下书生告诉你,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就是年龄问题和早年定下的约定。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