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系偶像” 是娱乐圈中一种以 “陪伴成长” 为核心特质的偶像培育和运营模式,强调粉丝参与偶像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见证其能力、人气的逐步提升,从而形成深度情感连接。
核心特点:
成长轨迹的公开性
养成系偶像通常从练习生时期就通过综艺、纪录片、直播等形式,公开训练、生活、舞台表现等细节,展现不完美的 “初始状态”(如唱功、舞蹈的青涩、舞台经验不足等)。粉丝能直观看到其克服困难、提升技能的过程,比如从跑调、忘动作到熟练完成舞台的蜕变。
粉丝的 “参与感” 与 “陪伴感”
粉丝不仅是旁观者,更被赋予 “助力者” 的角色。例如:通过投票决定偶像的舞台机会、歌曲选段,或通过打榜、应援支持其资源获取。这种 “看着偶像一步步变好” 的体验,让粉丝产生 “共同成长” 的成就感,情感绑定更紧密。
风格更贴近 “普通人”
相比出道即巅峰的 “成品偶像”,养成系偶像初期往往更具亲和力,人设偏向 “努力型”“潜力股”,减少距离感。粉丝更容易在其身上找到共鸣,觉得 “他 / 她和我们一样在为目标奋斗”。
起源与流行:
养成系模式起源于日本杰尼斯事务所(如早期的少年队)和 AKB48(通过 “总选举” 让粉丝决定成员资源),强调 “可及性” 和 “成长性”。
国内则通过《偶像练习生》《创造 101》等选秀综艺将其推向高潮,选手从 “素人” 或 “练习生” 身份出发,依靠粉丝投票出道,全程公开成长轨迹,让 “养成” 概念深入人心。
举例:
日本的AKB48:成员通过剧场公演积累经验,粉丝投票决定单曲选拔成员,见证其从 “新人” 到 “核心成员” 的成长。
国内的TFBOYS:早期通过网络发布翻唱视频、训练日常,从青涩少年逐步成长为顶流偶像,粉丝伴随其从 “小众” 到 “大众” 的全过程,是典型的养成系代表。
这种模式的核心魅力在于:粉丝不仅是 “消费者”,更是偶像成长的 “参与者”,情感连接远超普通追星,甚至形成 “家人式” 的守护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