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8月1日,记者沿着蜿蜒的乡路行至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养牛场,远远就能听见“哞、哞、哞……”的牛叫声。顺着叫声,走进养牛场,一座座标准化的牛舍看起来干净整洁。牛舍里,几个村民正在给牛添加饲料,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大口大口吃着新鲜的青草料。“之前,我们务农没有多少收入,现在在养牛场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村民程德品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宏福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发展肉牛产业。“我们村有三千多人,由于村里缺乏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我们希望通过发展肉牛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回乡。”宏福村常职干部刘洪民介绍。
刘洪民表示,之所以选择肉牛产业,得益于今年市委市政府实施“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我们村山林好,有修建养牛场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还有不少土地适合种植青贮饲料,再加上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肉牛产业有诸多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刘洪民说,为了带动村民干,村上的养牛场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带头领办,等有效益了再逐步向村民推广。
一头肉牛从喂养到出售到市场大致需要一年。“我们从内蒙古购买小牛,经过一年的科学喂养,牛可长到1500斤,纯利润将超过4000元。”唐俊既是村支部书记,也是养牛场的负责人。他介绍,养牛是个技术活,为了把外买的牛养好,饲料方面需要鉴味、配料,再给肉牛驱虫,预防各种疾病等,“一方面我们请区上、镇上的农技专家来给我们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也从网上下载资料学习。”
除了技术,养牛想要赚到钱,必须降低饲料成本。唐俊算了一笔账,一头肉牛一天就要吃50斤饲料,再加上前期运输,如果全部从外地买,最后根本没赚头。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宏福村鼓励村民将玉米秆等卖到养牛场,这样不仅解决了养牛场饲料问题,还给村民增加了一份收入。“以前种植玉米只能卖玉米,现在养牛场也会来买玉米秆,我们又增加了一笔收入。”村民程志华说。
除了回收村民的秸秆等作为青贮饲料,宏福村下一步将种植饲草。“目前我们养牛场已经存栏肉牛30头,接下来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养牛队伍中。”唐俊说。
实习生 张力丹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欢
热线:501111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