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药材绿色种植与品质提升融创大会上,一场题为“中药材提质增收,路在何方?”的主题论坛,吸引了来自中药材产业上下游的各方代表。对于中药材产业来说,这是一次“破圈”对话,不仅有种植基地的代表,还有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代表,更有中药材加工、销售实体和信息服务机构。

“破圈”意味着上下游产生更多连接和关系,创造更多融合的可能,带来更多价值和机会。通过这次对话,我们看清了两个事实,一是无论市场还是政策,都在倒逼中药材种植管理的深度变革;二是种植环节的变革,势必给种植服务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也意味着商机。


(资料图片)

中药材虽然只是一类小宗作物,但在国家强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的大背景下,一大波小宗作物加起来,就会出现典型的长尾效应,成为影响种植服务业的大市场和大商机。

主持人:

《农资导报》新媒体部副主任 焦培培

论坛嘉宾:

亳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 张俊侠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药通网董事长 徐宏伟

亳州市绿源中药材科技研究所所长 吴远

光前药业总经理 宫光前

标正作物科学品牌经理 杜战涛

安徽省国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史玲玲

呼唤专业化服务

《农资导报》:从需求端角度看,您认为中药材种植环节存在哪些问题?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药通网董事长徐宏伟: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中药材的管理,而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仅是活性成分含量的检测,还增加了重金属和农残检测,我想国家它也是通过不断提高质量的标准,倒逼中药材提高质量,进而要求在种植环节提高质量。

但是我觉得这种倒逼机制暂时没有把压力传导到种植环节,农民还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种,将压力都体现在市场流通环节。有些药材很难找到合格的,而且检测费用非常巨大,时间成本也很大,所以给在市场上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困难。我觉得中药材卖不好,根源还是因为我们没有种好,

作为流通环节的信息工作者,我们希望科研院所能够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加强种植环节的科学指导,种植出来更多更好的中药材。

药通网是在信息上给予种植者指导。目前我们在和一家卫星公司合作,在芍花盛开的季节,通过卫星云图去调研白芍的占地面积。我们希望开展这类工作,把中药材的在地面积给大家公布出来,为我们的种植提供一些参考。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利用信息手段给大家提供更多好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农资导报》:对于如何种出符合新版药典标准的药材,您有哪些见解?这个过程中,需要农资企业、技术服务商提供怎样的支持?

光前药业总经理宫光前:新的药典标准实施以后,对中药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中药材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国家目前的标准,最近几年我们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为中药材种植构建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选择优良的品种;増施优质有机肥,提高品质;发展有特色的的道地药材;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农残等。

我的体会是中药材种植需要精细化管理,小到一个采收时间对品质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品种的特点,摸索一套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形成一套评价体系。这几年,我们正在针对这些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检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中药材种植正由分散走向规模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工程、煤矿、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的人进入药材种植领域,这些人大都属于外行,亟需技术指导和服务。我建议农资企业可以针对规模化种植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满足个性化需求

《农资导报》:农资服务商如何帮助种植者把中药材产业做好?

亳州市绿源中药材科技研究所所长吴远:我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在亳州地区服务中药材种植。这几年中药材种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面临越来越频繁的病虫害,农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出现啥病才治啥病。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越来越严重。真正的根源是土壤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亳州种植中药材连年轮作,没有连年重茬,土地没有进行合理轮作修整。另外农药和化肥的一些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现在状况。

作为我们农资人,主要引导农民朋友合理使用农药肥料,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具体的措施就是引导种植户多增加有机肥、生物菌肥、土壤调理类产品,还要改良优化中药材种苗。

《农资导报》:标正作物科学如何帮助种植户提高中药材品质?

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品牌经理杜战涛:中药材要健康有序持久发展,就要从产量转到品质。这几天我走访了亳州一些乡镇,看到一些种植户在用药方面还不是很规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种植户的需求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把病虫害防治好。从农药厂家来讲,我们需要研发出低毒、低残留,效果又可靠的产品,帮助种植户解决问题。

标正作物科学一直在中草药市场做布局,研究主要品种的特性,比如东北的人参,湖南的百合,云南的三七,河北的半夏、白术等。通过大量一线研究,我们发现要种出高质量中药材,确实需要从土壤入手。土壤面临的问题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土壤中的有益菌很少,而致病菌很多。第二是土壤环境恶化普遍存在。环境不好,作物抗性就弱,土传病害就会表现突出。最典型的,作物一旦死棵,包括中药材,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解决土壤病害引起的死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直在做特种药肥,通过生物刺激素,调理土壤,促根壮苗,解决关键的病虫害问题,这几年标正在人参、百合、三七、白术、半夏等中草药作物上推广特种药肥产品地腾,防治死棵,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随着市场对中药材品质的要求提高,农药残留检测势必会越来越普及。农资生产和经营者,只有生产和销售安全、低毒、高效的药剂,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同时满足检测需求,达到更高标准,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才有市场。

《农资导报》:安徽国壬在中药材品质提升方面,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安徽省国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史玲玲:公司是专业致力于土壤修复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科技企业。针对中药材产区的需求提供三方面服务。

第一修复土壤,从源头改善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第二研发纯生物制剂防治中药材的病虫害,达到安全,高效,零农残。比如百粉五号产品是目前唯一有机,速效,无抗性的防治白粉灰霉的技术等;第三开发规范化种植技术,迈德森菌剂和土传三号菌剂组合,有效的防治中药材频发的根腐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用生物技术支持有机中药材种植的发展。

现在公司与宁夏农科院和宁夏宝丰集团等单位成为合作伙伴,为有机枸杞种植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推动标准化种植

《农资导报》:针对中药材品质提升,农业部门有哪些措施?农资行业应该如何参与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

亳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俊侠:中药材是亳州市的首位产业,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接连出台了很多重量级的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承担了种植环节的质量把关工作。

第一围绕着质量、规模和效益制定了种植业发展规划,逐渐提高种植水平以及发展规模和质量水平。

第二强化技术研究和探索。积极和科研院校合作成立亳州市现代中药材发展研发中心。重点围绕道地的大宗品种,开展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发。长期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指导服务。

第三积极引导药业企业建基地,鼓励有意向的种植大户适度流转土地,开展规模种植,推动标准化种植技术的落实。2020年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了38万多亩。

第四农业部门严把质量关。从农资投入品的角度,科学公正评价肥料农药的投入,加强技术服务和产地环境质量服务。我们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把中药材种植质量追溯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里来。

期待更多有技术实力的农资企业能够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来,为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品质提升,提供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你能提供,或需要怎样的种植服务?欢迎留言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本期编辑:焦培培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