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南迁者,该杀!!!
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在大明朝堂上,一声怒吼,将已成混乱局势的大臣们给镇住。发出这声怒吼的人,正是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
(相关资料图)
之所以朝堂混乱,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被大太监王振怂恿,再加上自己本身不军被统帅的能力,仓促之下就御驾亲征冒犯边境的瓦刺,最终致使二十万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五十余位文臣武将战死,就连最精锐的三大营,也在此战中被瓦刺歼灭,战后,朱祁镇被俘。同时瓦刺方面借此机会,大军压境,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一幅亡国之相。
对于这种情况,大多数大臣向明代宗朱祁钰建议南迁,将京师重新迁回南京,从而避瓦刺之锋芒。此情此景,与三百多年前的北宋钦宗时期极为相似,都是异族大军压境,大臣们纷纷主张投降,北宋的结局是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皇室诸人被金国俘虏,北宋至此灭亡。
而明朝最终没有沦落到与北宋一样的结局,因为明朝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声怒吼!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而救国者,乃英雄也!
于谦其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大明帝国送走了它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而在同年,浙江钱塘,有个婴儿降生,他将是这个帝国未来的拯救者,他就是于谦。
少年的于谦读书十分刻苦,并且喜爱兵法。从小的偶像就是文天祥,并立志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人。在永乐十九年,二十三岁的于谦在乡试中高中,在同年,前往北京。
于谦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帝,在正统十三年,成为了兵部侍郎。并眼睁睁地看着王振专权、边境骚乱,御驾亲征、全军覆没,这个曾经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正统十八年八月的一个早晨,化身为钢铁英雄,来拯救这个他热爱的帝国。
于谦在听到一群大臣建议南迁时,最终忍不住挺身而出,在他看来,京师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南迁,那么必定是大势而去,也必定会再次上演南宋的结局。他的建议,使一些犹豫不决的大臣得以坚定起来,首先是当时朝中的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他选择公开支持于谦,包括另一位重臣商洛也站到了他这一边,最终这些主战派的屙屎促使明代宗朱祁钰下定决心进行抵抗,并将军事大权交给了于谦。
北京保卫战领命后,于谦面临的困境可不一般,首先就是兵力问题,大明几乎所有的精锐和装备,统统埋在了土木堡,能够用上的仅仅是部分预备役和后勤部队,其次就是粮食,打仗是需要粮食的,并且瓦刺已经将京城围住,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总之,于谦顶着巨大的压力领到了这个命令。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运作,在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在于谦的带领下,明朝方面从将军到士兵,进行了一场誓死卫国的歼灭战,将瓦刺军击败,最终守住了京师,至此,明朝的国祚因因于谦而延续了下去。
寥寥数字,不足以表达出当年这场卫国之战前夕的于谦及各将士的视死而归,还有战争过程中的惨烈,正是有了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和大旗的于侍郎,才最终没有再次上演宋朝之景。
扶大厦于将倾,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者,乃国士也!
于谦之死北京保卫战之后,明代宗朱祁钰对于谦进行了赏赐,官居太子少保。按说,此等大功,几世罕见,日后应当荣华富贵才是,因何而被斩首抄家呢?
瓦刺战败后,不久就将明英宗朱祁镇送还给明朝,回归后,明代宗朱祁钰紧紧抓住权力不放,将朱祁镇幽禁在南苑,之后,朱祁钰病重,在景泰八年正月,皇宫内部发生了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而朱祁钰在几个月后,病发而亡。
英宗即位后,在部分别有用心的大臣蛊惑下,以“迎立外藩”为罪名下狱,并在当月,在北京崇文门外,在这座自己曾经舍命保卫的城池前,走向了最终的结局---斩立决,至此,人间再无于龙图!
结语: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浩浩荡荡的抄家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容易造成的任务,因为于谦家里什么都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
抄家的官员万万没想到,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一品大员,曾指挥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于侍郎,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相信也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找出来于谦贪污的证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于谦家中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房间,房子门锁森严,这群人大为兴奋,认定这就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于是破门而入。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在北京保卫战后,景泰帝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但是却将它锁了起来,从未拿出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安安静静地走了,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的告诉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