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国中诸葛亮登台作法借东风,他靠什么借到东风?古人当真睿智》
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凭借着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和近年来铺天盖地的三国题材类影视剧的出现,大多数人对于三国中的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烂熟于心,相信大家都记得那场令一世枭雄曹操都丢盔弃甲的大战,那场大战便是世界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在那场战争中,诸葛亮和周瑜的聪明才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点,而火烧赤壁所需要的那场东风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诸葛亮靠着登台做法,嘴里云云不知所言,便引来了东风,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幕,很多人把这归结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也引发了另一个思考,那就是古代人真的可以如此精准的预测天气吗?其实,预测天气这件事并非诸葛亮周瑜之辈所专长,在远古时代,古人为了生存和躲避怪兽,就在漫长的岁月中,总结了一套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而这种靠经验为主的预测方式,也确实能做到大概的预测,但是远远做不到电视剧中那样的出神入化,神鬼莫测。
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并且要背诵的二十四节气歌,虽然本质上一个历法,但是他依然是古人根据观察天象,尤其是观察太阳和黄道的相互位置,借以推断相应的时节,并决定该种植什么农作物,进而做到科学的指导农业生产,这套历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基本成型,并传到了现在。
但是二十四节气这种推测方式只能做到粗略的预测天气,对于更加精准的预测,就束手无策了,那么除了二十四节气之外,在古代还有没有更加精准的预测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便是成立秦汉时期的钦天监了。作为官方的专门成立以监测天气变化的行政部门,钦天监起初的职能还是跟制定二十四节气这种做法差不多的,还是很难做到精准预测天气,而真正的能够做到科学且相对精准的预测特定时间的气象变化,出现于明清时代。
我们都知道,自明清开始,西方的传教士大量的涌向东方,一方面他们给中国带了了灾难,一方面也给东西文化大碰撞提供了新的契机,这其中就有许多来自西方的新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仪器走进中国。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当时的朝廷相继成立了专门用来天文观测和气象预测的“观象台”。但这种类似事后诸葛亮的观测方法,显然还是不能满足实时气象观测的需求。
人民群众的智慧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第一杠杆,既然官方不能解决,老百姓为了更好的用气象预测指导农业生产,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慢慢的,人们发现,每当天气要变化之时,总有一部分动物会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行为,比如说“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说的就是下雨前牛会朝天叫。
当然陆地上的气象预测,人们已经依靠经验做到了相对的精准无误。那么对于东南沿海的一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他们是如何在大海上预测天气呢?毕竟在大海上航船,天气变化会随时要人命。
这时候,远在茫茫大海的渔民们就要抬头望天了,所谓“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吹寒”就是这其中的典型。因为迎风口的地理属性各个地方不一样,所以就导致吹到大海上的气流的湿度和携带物也不尽一致,有经验的渔民往往靠闻一闻空气的味道就可以大概判断天气变化。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三国中诸葛亮登台做法,继而东风徐来,是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的,想来当年诸葛亮没出山钱,躬耕隆中,也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农民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