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大唐贞观四年(630年),唐军通过定襄之战、阴山之战等一系列战役攻灭宿敌东突厥汗国,崛起为东亚新的“话事人”。战后,唐太宗李世民将大量东突厥部众迁往中原内地安置,并在东突厥汗国旧地设置单于都督府及系列羁縻州府,以被俘的颉利可汗为都督府最高长官(颉利不得出长安,只是遥领其地)。同时任命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等突厥降将为州府长官,由此将漠南草原纳入了大唐的版图。

与此同时,唐军攻灭东突厥汗国战争的盟友薛延陀汗国也在此次战争中获利甚大,薛延陀汗国趁机占领了大片东突厥汗国的土地,特别是漠北草原地区,因为沙漠的阻隔,大唐只得承认既定事实。薛延陀汗国首领真珠可汗还将牙帐(王廷)由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以北)迁至都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今蒙古土拉河流域),并大量接受东突厥部众、兵马,麾下控弦之士20余万,其实力已经达到鼎盛。由此,也形成了大唐占漠南,薛延陀占漠北,双方隔沙对峙的局面。

因为当时薛延陀刚刚占据漠北,急需时间消化巩固;大唐也在努力经营西北(参见二征吐谷浑、高昌之战),再加上沙漠阻隔,大唐与薛延陀的关系也比较和谐,真珠可汗还主动遣使到长安上表归附大唐。

然而,脆弱的和平终究没有持续到底。贞观十九年(645年),老练的真珠可汗病逝,其嫡子拔灼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简称多弥可汗),多弥可汗掌权后,急于立威,遂将目标对准了大唐,开启了“作死”的节奏。当时李世民正亲征高句丽,唐军主力多在朝鲜半岛,多弥可汗以为有机可乘,于是率军越过沙漠攻击大唐的朔方重镇。结果被执失思力大败,执失思力还乘胜追击600余里。朔方战役的失利使得多弥可汗在国内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为了挽回声望,当年十二月,多弥可汗再次征发大军南下进攻大唐,因唐军防备严密,多弥可汗再次无功而返。

多弥可汗的2次袭扰,彻底激怒了李世民,想来只有李世民欺负别人的份,李世民哪里受得了别人跑到自己家来撒野。况且此时李世民已经从高句丽撤军,可以腾出手来彻底解决薛延陀问题了。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以江夏王李道宗为总指挥,节制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统率各部唐军10万余人北征薛延陀。唐军采取分进合击,大破薛延陀军,当年六月,多弥可汗仓惶西逃,被回纥所杀,首级被献于大唐。之后,薛延陀余部拥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为可汗。咄摩支主动上表大唐去除汗号,献上降书,率部移居郁督军山,并将所占领的东突厥汗国旧地全部献给大唐,以期求的大唐的宽宥。

李世民接到咄摩支的降书,认为此系咄摩支的缓兵之计,况且漠北的敕勒九姓(东突厥旧部)素来畏服薛延陀,一旦让薛延陀恢复生机,将来必为大唐之心腹大患。于是,李世民诏命唐军名将李绩对咄摩支展开最后一击,李绩攻破郁督军山,聚歼薛延陀军主力,薛延陀汗国贵族梯真达官率众归降大唐,咄摩支南逃荒谷,李绩派人前去招降,咄摩支主动归顺,但咄摩支的部众却依旧顽抗不降。李绩遂对其残部进行攻击斩首5000余级,俘虏30000余人,薛延陀汗国最后的抵抗力量被荡平。

当年七月,李绩解送咄摩支到长安献俘,李世民以咄摩支为右武卫大将军,赐长安大宅院居住,薛延陀灭国。唐灭薛延陀之战,从开打到结束不到7个月,唐军就攻灭了整个漠北霸主,战后大唐的声望远披漠北,居于漠北的契苾、回纥等部见识到唐军的强悍,遂主动归附大唐。于是,唐在漠北设置燕然都护府,下辖13个羁縻州,从此漠北草原纳入大唐版图,大漠南北皆成大唐州县,唐军的旗帜飘扬在草原上空,此刻的大唐,无比荣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