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小幅高开后盘中持续走低,午后开盘跌幅进一步扩大,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大幅收跌1.66%,报2974.15点。
【资料图】
而近日深陷添加剂“双标”风波的海天味业(603288),更是开盘就跌去300多亿元。
三发“双标门”回应
海天依旧大跌
即使前一天发布了澄清公告,10月10日海天味业仍遭到了投资者用脚投票,收盘大跌逾9%。
交易行情显示,10月10日,海天味业低开7.99%,开盘价为76.2元/股。随后持续下跌,最终收跌9.35%。截至当日收盘,海天味业总市值为3479亿元,单日蒸发逾358亿元。
9日晚间,海天味业再发澄清公告,回应食品添加剂“双标”风波,公告称,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产品。
这已经是海天味业第三次进行回应。此前的9月30日和10月4日,面对酱油产品国内外“双标”的质疑,海天味业接连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海天味业的波动存在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价格博弈,但实际上除非“双标”事件会冲击到海天的业绩,否则即使下跌也是短期的。
海天味业股价遭重挫的同时,千禾味业(603027)却成了此次风波的受益者。10月10日,千禾味业“一”字涨停。交易行情显示,10月10日,千禾味业开盘即封上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千禾味业仍维持涨停,报涨停价16.59元/股,涨幅为10.01%,总市值为159亿元,全天成交金额为9.26亿元,换手率为5.82%。
据了解,千禾味业专业从事高品质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零添加系列是其主要推广的产品。
从上半年的业绩看,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就呈现了两个不同的趋势。千禾味业2022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8成,增速刷新高度,海天味业净利润增速仅为1.2%,成为近几年来利润增速最低的上半年。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已提前“撤退”
此前颇受公募基金青睐的“酱油茅”海天味业,近年来却被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减持,且并未出现在公募基金2022年半年报的前五十大重仓股中,而是位列第178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从基金全部持仓来看,469只基金持有该公司1.08亿股股票,持有总市值仅97.27亿元,持股占流通股比重仅为2.32%。从基金重仓股来看,有73只基金重仓持有该公司4541万股股票,持股占流通股比仅为0.98%,持有总市值为41.04亿元。
此前,随着公募基金数量日益增加、规模快速扩容, 2017年至2020年间,公募基金整体对海天味业的配置比例增高,呈现出小幅加仓的态势。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披露的年报中,持有海天味业的基金数量在2020年达到高峰,为525只,占流通股的比例为2.61%。2021年末下降至437只,占流通股比例2.22%。
从具体基金持股来看,知名基金经理对海天味业的态度呈现分化,二季度增减持操作不一。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持股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为知名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共持有880万股,但并非其前十大重仓股。
与2020年多只公募基金持有海天味业相比,不少知名基金经理已经“撤退”。例如,银华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焦巍管理的银华富利精选混合、银华富裕主题混合2020年都持有超200万股海天味业;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葛兰管理的中欧阿尔法等,2020年底的基金持仓中均出现数十万股海天味业;另一知名基金经理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享一年持有期混合,2021年底持有74.06万股海天味业,其管理的银华大盘两年定期开放混合也在2021年二季度末持有28.72万股海天味业,但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上述基金的持仓中均已不见该股票的身影。
争议中的食品添加剂
9月中下旬,“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等话题引发网络热议。部分短视频账号称海天味业酱油产品“双标”,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在中国售卖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还有较多添加剂。
随着“双标”事件持续发酵,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讨论也再次成热点话题。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主要用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等,其中既有人工合成的物质,也有天然提取物。”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黄明表示。
据黄明介绍,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达2000多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达900多种。
根据我国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首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添加剂类别、用量、适用范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食品安全性就有保障。业内专家表示,“零添加”也不等于一定安全,比如有些食品中如果没有防腐剂,可能无法抑制微生物繁殖,容易变质。
“以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曝光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属于非食用物质,并不是食品添加剂。”黄明表示,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都有明确要求,还是比较严谨的。
而在海天味业“双标”事件中,有自媒体认为海天味业在日本销售的酱油没有食品添加剂,是因为日本的酱油标准要求高于我国的标准,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10月6日发布《关于“酱油风波”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中,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明确表示,日本酱油企业生产的产品,同样既有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酱油产品,也有添加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甜菊糖苷、黄原胶、焦糖色、苯甲酸等的酱油,这些食品添加剂按规定限量在酱油中使用,是符合日本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这样的产品在日本和我国市场以及亚马逊eBay等国际电商平台都有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双标”事件中备受争议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因在酸性环境下防腐效果较好,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均被广泛使用。但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有些国家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
某券商研究员称,谷氨酸钠等食品添加剂主要为了提高鲜味,而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等成分主要用于食品防腐,不含防腐剂的零添加酱油生产成本更高。
“苯甲酸钠毕竟是一种化工产品,过量使用对肾功能、神经系统等产生一定影响,但用作食品添加剂,在使用量范围内,应该说这个量不足以引起这些危害。”黄明表示。
在“双标”事件发生后,有业内人士向媒体表示,短期来看,受舆情影响,海天味业酱油产品销售或面临压力。从长期来看,该事件将会对整个行业的质量标准提升和食品科普产生正向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