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将“以人民为中心”落细落实

今年暑期,为应对学生和家长出游密集或“充电”忙,各地公共文化场馆迅速行动,有的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有的文化馆增加公益培训项目,有的美术馆把展览办到景区,以杭州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博物馆更是打破多年“周一闭馆”模式,分类错时开放。这些举措广受关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点赞,也践行了公共文化场馆“民有所呼,馆有所应”主动服务的理念。

我们为这些做法叫好。“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贯彻到工作实践中,落细落实。

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这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党的二十大更是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公共文化机构的规划发展、创新实践和日常服务等,都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偏离。比如,前些年个别地方把一些高大上的公共文化场馆建在偏远的“无人区”,群众很难到达,这就偏离了“中心”。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所在。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才能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利。

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至少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补短板。不少地方公共文化设施还相对滞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二是着力解决不平衡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群体之间不平衡还依然存在,需要破解。比如,在一些中小城市,针对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进一步优化和细化。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谋定而后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水平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四是持续创新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是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变化的,是动态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五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人员、文艺骨干、志愿者等的思想品德、业务技能、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都要不断提升,与时俱进。(宾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