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资料图)
继“破净潮”之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又一动向引发市场关注。近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有的甚至不满一个运作周期。 对于提前终止运作的原因,相关公告表示“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等。不过有市场人士表示,主要还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及预期,导致投资人“用脚投票”。
被终止产品多为固收类
近日,中信银行理财子公司信银理财发布《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1号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决定于2022年7月27日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8月2日该产品发布到期清算公告,运作起始日为2021年7月21日,到期日为2022年7月27日,产品份额净值为1.0130元。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信银理财已经提前终止了4只固收类理财产品,除了上述理财产品,还有固盈象固收稳健半年定开1号,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9号、12号,且均属于第一个封闭期结束后终止产品运行。
对于终止产品运行的原因, 以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1号理财产品为例,信银理财表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管理人有权按照该理财产品资金运作的实际情况,主动终止本理财产品。经审慎评估该理财产品目前投资情况,管理人认为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于保护产品持有人的权益。
国有大行的产品也遭遇类似尴尬,农银理财也有一款产品宣布提前终止运作,与信银理财产品不同的是,该产品尚未达到第一次定期开放日。
7月18日,农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客新资金专享)(下称“农银同心·两年开放第一期”),计划于2022年8月24日提前终止。对于提前终止原因,农银理财表示,因预计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该产品净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为更好提供产品服务,保障投资者权益,所以提前终止。
农银同心·两年开放第一期为一款混合类产品,成立于2020年8月26日,理财产品最长期限10 年,每两年开放1次,第一次开放期为2022年8月26日。
此外,日照银行旗下的“黄海万利宝(20180104期)双季聚财半年定期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在第五投资周期到期日提前终止了运作。公告给出的理由是“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
此外, 浦发银行、渝农商理财、 盛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系机构的理财产品,发布了提前终止的公告,2022年以来累计终止的理财产品数量达到10只。
仔细分析多数被终止的理财产品来自偏固收阵营。
由于今年全球央行齐齐收缩流动性,不少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如上述提到的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1号理财产品、 农银理财“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等。
巨额赎回情况存在
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理财净值化时代后,伴随今年股债市场剧烈震荡,部分理财产品投资业绩不及预期,净值波动较大,引起部分客户不满,理财公司面临较高的资金申赎压力,同时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下降后投资风险加大,性价比低,因此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另外也有部分理财产品设置了终止条款、老产品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提前终止,或者私募理财产品的客户选择不再投资等原因。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额赎回确实存在。如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1号理财产品首个赎回开放日是今年7月21日,当天该产品触发巨额赎回,理财份额净赎回申请超过了上一开放日存续总份额的10%。
不过对于提前终止,霍怡静认为不见得是坏事。对投资者来说,产品提前终止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止损,减少因产品业绩不佳导致的资金损失程度,但是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对机构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对机构来说,提前终止产品不利于客户信任、品牌形象以及整体的风险管理,但是有利于机构推动理财产品转型。
兴业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7月31日,已有29家理财子获批成立,27家理财子正式开业,其中理财子公司23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4家。理财子目前处于存续和在售期的理财产品合计共有9404只,其中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排在前三位,分别为1227只、911只、788只。产品维度方面,目前理财子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以T+0、6-12个月、1-3年为主,分别为770只、1753只、4833只;运作模式以封闭式净值型为主;风险等级以中低级为主。
中信证券的研报表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理财公司逐渐成为市场中坚力量。大型银行下设理财子公司承接其理财业务,银行自身回归传统信贷功能;中小银行未被授权设立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到期后不得展期,理财业务萎缩。从2018年12月至今,监管部门坚持“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则,已批准29家理财公司筹建,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而尚有理财产品存续的银行机构下降至近300家,理财市场已呈现出以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格局。 从产品类型看,理财子公司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主导,且存续规模及占比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5.92万亿元,占理财公司产品存续余额的92.62%;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24万亿元,占产品存续余额的7.21%;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0.03万亿元,占产品存续余额的0.17%。
尽管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可能导致产品净值出现较大波动,但这恰恰是考验各机构策略选择的最佳机会。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银行理财“真净值”时代,旧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有,理财净值波动加大。真正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后,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难度明显加大,理财投资者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周期,减少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任编辑: